《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六》

时间: 2025-01-09 15:09:35

山庐好,夜夜听虫忙。

织布居先经布后,发声始短继声长。

肇锡合名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庐好,夜夜听虫忙。
织布居先经布后,发声始短继声长。
肇锡合名娘。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中的小屋真好,夜晚我总能听到忙碌的虫鸣。
织布的声音先是短暂,接着又变得悠长。
这就是起源于锡的名叫“娘”。

注释:

  • 山庐:指山中的小屋或住所,表示一种幽静、恬淡的生活环境。
  • 夜夜:每晚,强调时间的持续性。
  • 虫忙:指夜晚虫子叫得很忙,形象地描绘出夜的生机。
  • 织布:指织布的过程,暗示生活的劳动与忙碌。
  • 发声始短继声长:织布时发出的声音,先是短促,后是悠长,描绘声音的变化。
  • 肇锡合名娘: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女子,名字中有“锡”字,含义不明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约1680-1750),清代诗人,字佩玖,号云舫,擅长诗词,尤以五言绝句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望江南六十四阕》为高燮的一组词作,创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此阕诗作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和谐的山中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宁静。开头“山庐好”,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居所的喜爱,接着“夜夜听虫忙”则通过对夜虫鸣叫的描绘,增添了夜晚的生机与活力。虫鸣的声响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一种生活的象征,体现出宁静的乡村生活。

“织布居先经布后”,诗人在此提到织布的细致过程,表现了劳动的美感。声响的变化,短促而后长久,象征着生活的节奏与变化,映衬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最后一句“肇锡合名娘”则引入了一个特定的形象,可能是对某位女子的怀念或寄托,是诗中情感的升华。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宁静,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劳动的尊重,体现了高燮作为诗人的深刻观察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庐好:开篇直接点明诗人对山中小屋的喜爱,给人以温馨的感受。
  • 夜夜听虫忙:通过听虫鸣表现夜晚的生动,暗示生命的多样性。
  • 织布居先经布后:描绘了织布的工艺,反映了生活的节奏与变化。
  • 发声始短继声长:声音的变化象征着生活的延续与韵律。
  • 肇锡合名娘:可能是对某个女子的赞美,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虫鸣比作夜晚的乐曲,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虫子在夜间“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与生命。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景色描绘与生活细节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劳动的尊重,传达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庐:象征自然与宁静的居所。
  • 虫鸣:生命的象征,体现了夜的活力。
  • 织布:象征劳动,反映生活的真谛。
  • 名娘:可能象征美好的人物或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庐”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小屋
    B. 城市的高楼
    C. 海边的别墅
    D. 乡间的草堂

  2. 诗中“夜夜听虫忙”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夜晚的寂静
    B. 夜晚的生机
    C. 夜晚的孤独
    D. 夜晚的喧闹

  3. 诗中提到的“织布”的声音有何特点? A. 一直短促
    B. 先短后长
    C. 一直悠长
    D. 没有声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更侧重于思乡情感。
  • 王维《山中杂诗》:表现了山中生活的恬淡与自然之美,主题与高燮的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燮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