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时间: 2025-01-06 09:15:28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话文翻译:

远渡荆门以外,来到楚国游玩。
山峦随着平坦的草原延伸,江水流入广袤的荒野。
月光下,湖面如同飞天的明镜,云彩在空中如同海上的楼阁。
仍然怜惜故乡的水,千里之外送走我的行舟。

注释:

  • 荆门:荆门是长江上的一个水道,位于湖北省,古时是楚国的一个重要地理位置。
  • 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强国,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
  • 平野:指平坦的土地。
  • 大荒流:指江水流向广阔的荒野,象征着无尽的旅途。
  • 飞天镜:形容湖面的光亮,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
  • 结海楼:形容云彩形成似海的楼阁,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怜惜、怀念。
  •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典故解析:

  • “月下飞天镜”:此句借用月亮的明亮与湖面反射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暗含了思乡之情。
  • “江入大荒流”:反映了长江奔流不息的特点,以及旅途的无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风豪放,想象丰富,常常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高远的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的游历之中,正值他在楚地游玩,面临离别的时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友人的寄托。

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渲染出离别的氛围。开篇的“渡远荆门外”,一方面表明了地点,另一方面也暗示着旅途的开始。接下来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宽广的自然图景,表现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与感慨。

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诗人以月光和云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此时的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内心情感的映射,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诗的尾声中,情感达到高潮。诗人将故乡的水与远行的舟相联系,既有对故乡的依恋,也有对未来旅程的思考。一方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怜惜,另一方面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整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形成了深刻的离别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渡远荆门外”:远离荆门,显示出行程的开始。
  2. “来从楚国游”:说明游玩地点,暗示旅途的乐趣。
  3. “山随平野尽”:山峦随着平坦的草原延伸,展现了自然的开阔与壮丽。
  4. “江入大荒流”:江水流向荒野,象征着无尽的旅程与未来的未知。
  5. “月下飞天镜”:月光照耀湖面,形成如镜的效果,描绘了宁静的夜景。
  6. “云生结海楼”:云彩如同海上楼阁,赋予了自然一种神秘的美感。
  7. “仍怜故乡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8. “万里送行舟”:千里之外,依依惜别,寓意着长途的离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飞天镜”,形象生动。
  • 拟人:云彩“结海楼”,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离别展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旅途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门:象征着旅途的开始。
  • 山、江:代表广阔的自然,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无尽的可能。
  • 月、云: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与情感,突显出宁静与孤独。
  • 故乡水:象征思乡之情,表现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2. “江入大荒流”中的“荒流”指什么? A. 浪潮
    B. 荒野的江流
    C. 平静的湖水

  3. 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两个? A. 山与江
    B. 花与鸟
    C. 火与水

答案

  1. B. 李白
  2. B. 荒野的江流
  3. A. 山与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渡荆门送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涉及离别,但李白更注重自然景色与情感的结合,而王维则侧重于人情与友情的描绘,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传》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