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上留田》
时间: 2024-12-31 06:26: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和歌辞·上留田》
作者:李白(唐代)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
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
他人于此举铭旌,一鸟死,百鸟鸣,
一兽死,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白话文翻译
在上留田走过时,孤零零的坟墓显得多么高耸。
积累了无尽的恨意,春草再也无法生长。
悲风从四面八方吹来,白杨的声音让人心肠断裂。
请问这是谁家的地,埋没在蒿草中的坟茔。
古老的故事告诫我,这里就是上留田。
现在蓬草和马鬣都已平坦,昔日的兄弟死去却没有葬身之地。
其他人就在这里树立铭牌,一只鸟死去,百鸟齐鸣;
一只兽死去,百兽都惊慌。
桓山的鸟儿因别离而痛苦,想要飞回却无法归翔。
田氏的亲人匆忙分离,青天白日下摧毁了紫荆花。
本是同根的交柯树,东枝凋零,西枝却繁茂。
连无心的物体也如此,何况参商星又何必寻求天兵。
孤竹延陵,给国家带来声名。
高风远去,激波清澈。
耳边的歌谣,塞住耳朵也听不见。
注释
- 峥嵘:高耸、突出的样子。
- 蒿:蒿草,生长在坟茔周围,象征荒凉。
- 铭旌:铭文的旗帜,象征对死者的追念。
- 参商:指天上的两颗星,象征离别和难以相聚。
典故解析
- 田氏:可能指代某个家族或姓氏,反映了古代的家族观念。
- 交柯之木:出自《诗经》,比喻同根生长的关系,反映兄弟间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高超的诗才著称。其作品涉猎广泛,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结合,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
创作背景
《相和歌辞·上留田》写于唐代,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荡有关,诗中反映了对亲人离散、亡故的哀伤和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深思,情感真挚动人。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上留田”这一地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和故地的深切怀念与无尽的悲哀。开篇设景,孤坟耸立,暗示着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接着,诗人以“春草不复生”来体现时间的无情,既有对生命的感慨,也有对故土的思念。诗中的“悲风四边来”更是将自然的悲凉与个人的痛苦交融,形成深刻的感情共鸣。
在描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诗人通过“鸟死百鸟鸣,一兽死百兽惊”的意象,表现了生死之间的连带关系,暗示着人在世间的孤立与无助。后面的“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则是用自然界的生长变化来映射人际关系的微妙,体现了人情冷暖和命运的无常。
全诗情感深邃,既有离别之痛,也有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李白豪放而又细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走到上留田时,看到高耸的孤坟,触动心弦。
-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心中积累了无尽的仇恨,春天的草再也无法生长,象征着无尽的哀伤。
-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悲伤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白杨的哭泣声让人心痛。
-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询问这是谁的土地,埋没在蒿草中的坟茔。
-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古老的故事告诉我,这里就是上留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草不复生”比喻心灵的荒凉。
- 拟人:将自然的风声与树木的声音赋予情感,增强悲伤氛围。
- 对仗:如“东枝憔悴西枝荣”,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怀念”的主题展开,李白通过对故乡的追忆、对亲人的哀悼,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坟:象征孤独与死亡,暗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 春草:象征生命与希望,反衬出哀伤的情感。
- 白杨:象征悲伤的声音,传达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的《相和歌辞·上留田》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故人的怀念
- B. 自然的美丽
- C. 个人的成就
-
诗中的“悲风四边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诗中提到的“交柯之木”有何象征意义?
- A. 兄弟情谊
- B. 生死离别
-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A. 对故人的怀念
- B. 拟人
- A. 兄弟情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离别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
- 《春望》:通过对国破家亡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