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春霁》
时间: 2025-01-19 16:53: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春霁
作者: 王行 〔元代〕
昨夜园林,才听雨钩帘,满眼晴色。
浓霭旋消,淡风微飏,软絮柔丝轻织。
乍翻暖翼。傍檐新燕低无力。
遍徙倚,池上画阑,云影乱澄碧。
谩道逝水飞尘,相将九十诏光,谁解分得。
况千金清宵一刻。
花香月色两相宜,客里倦怀时自适。
几许吟啸,才情更付游人,
醉边芳草,旧时南陌。
白话文翻译
昨夜在园林中,听到雨点敲打窗帘,眼前满是晴朗的景色。
浓厚的阴霾迅速消散,微风轻轻拂过,软绵的柳絮和轻纱般的丝线轻轻交织。
突然展翅而飞的新燕,倚靠在屋檐下,显得无精打采。
它们四处迁徙,池塘边的画栏,云影在清澈的碧水中交错。
人们常说流逝的水和飞扬的尘土,彼此相互牵引着九十道光芒,谁又能理解其中的分离。
更何况在这清幽的夜晚,千金难买的一刻。
花香与月色互相映衬,身在客地,疲惫的心情也变得舒适。
多少次吟唱与啸声,才情更是赠与游人,
醉卧在芳草边,回忆起旧时南街的情景。
注释
- 钩帘:用钩子挂起的窗帘。
- 浓霭:指浓厚的雾霭或云雾。
- 乍翻暖翼:突然展翅,形容春天的温暖。
- 倦怀:疲惫的心情。
- 南陌:南方的小路,通常指旧时的故乡或记忆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行,元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变,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沁园春 春霁》以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雨过后园林的美丽场景。开头描绘了雨后的晴朗,浓霭散去,微风轻拂,生动地呈现出春天的气息。在这自然景色中,诗人细致入微地描述了燕子的回归与游人的心情,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诗中多次运用对比,如“逝水飞尘”与“千金清宵”,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瞬间的珍视。尤其是“花香月色两相宜”,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又引入了人们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景色的描绘,又有内心深处的感受。
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游子心境的反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感激。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夜园林,才听雨钩帘,满眼晴色。”:昨夜的雨声在窗帘上轻轻敲打,今晨眼前一片晴朗。
- “浓霭旋消,淡风微飏,软絮柔丝轻织。”:浓厚的雾霭很快消失,微风轻轻拂过,柳絮与丝线随风飘动。
- “乍翻暖翼。”:春天的鸟儿突然展翅飞起。
- “傍檐新燕低无力。”:新归的小燕子依附在屋檐下,显得无精打采。
- “遍徙倚,池上画阑,云影乱澄碧。”:它们在池塘边的栏杆上徘徊,云影在清澈的水面上交错。
- “谩道逝水飞尘,相将九十诏光,谁解分得。”:人们常常说流逝的水与飞扬的尘土相互牵引,谁能理解这种分离的意义。
- “况千金清宵一刻。”:更何况这宁静的夜晚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 “花香月色两相宜,客里倦怀时自适。”:花香和月色相得益彰,身处异乡的我,倦意消散,感到舒适。
- “几许吟啸,才情更付游人,醉边芳草,旧时南陌。”:多少次的吟唱与啸声,才情流转给游人,醉卧在芳草旁,回忆起往昔的故乡。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暖翼”比喻春天的温暖。
- 拟人:将“新燕”描述为低无力,赋予其人的情感。
- 对仗:如“花香月色”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故乡的怀念,情感丰富而细腻。
意象分析
- 园林: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雨:代表了生命的滋润与洗礼。
- 新燕: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花香月色:代表着自然的美好和人们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燕”指代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雪的融化
C. 秋天的落叶 -
“千金清宵一刻”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A. 一刻的宁静是无价的
B. 夜晚的月色很贵
C. 清晨的时光很珍贵 -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春雨的厌恶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怀念
C. 对时间的无所谓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春夜洛城闻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夜晚,其意境与王行的《沁园春 春霁》在春天的美好与感慨上有相通之处,但苏轼更侧重于音乐的渲染,而王行则在自然的细腻描绘上更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行生平与作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