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其三
作者: 吴潜
洪穴堤凡九,泄水注之江。
荷锸来如织,奔湍去若撞。
雨声虽断续,潦势已宾降。
想见鱼秧泛,沙汀白鸟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洪水泛滥的场景。九条堤坝被洪水冲击,水流奔腾入江河。农夫们像蚂蚁一样忙碌着浇灌水田,水流的速度如同碰撞一般。尽管雨声时断时续,但水势已经涌来。想象着水面上鱼苗漂浮,沙洲上白鸟成双。
注释:
- 洪穴:指大水流经的河道或沟渠,形容洪水的涌入。
- 堤凡九:指九条堤坝,说明水势之猛。
- 荷锸:形容农夫们手持锹铲来忙碌,像织布一样密集。
- 奔湍:奔流的急水,形容水势的猛烈。
- 潦势已宾降:水势已经涌来,直逼而下。
- 鱼秧:指小鱼苗,象征着生机。
- 沙汀白鸟双:沙洲上成双的白鸟,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渊,号梦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水患频繁的时代。作者通过描绘大雨后的景象,反映了农民的艰辛与自然的力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威力与农民的辛勤劳动。开头两句“洪穴堤凡九,泄水注之江”,以简练的语言交代了洪水的来源与影响,表现出自然的力量。接下来的“荷锸来如织,奔湍去若撞”,通过比喻和对比,突出了农民在洪水面前的无奈与坚持。雨声的断续和水势的急促形成鲜明的对比,描绘出一种紧迫而又无力的氛围。
结尾的“想见鱼秧泛,沙汀白鸟双”,则展现了自然的另一面,生机和宁静的交织,使整首诗在悲怆中透出一丝希望。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隐含了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洪穴堤凡九:开篇直入主题,指出洪水泛滥的严重性。
- 泄水注之江:水流冲入江河,表现出洪水的蔓延。
- 荷锸来如织:农民们忙于应对洪水,形成繁忙的景象。
- 奔湍去若撞:水流猛烈,带来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感。
- 雨声虽断续:雨下得时断时续,表现出天气的不稳定。
- 潦势已宾降:水势已经逼近,营造出一种紧迫感。
- 想见鱼秧泛:想象水面上鱼苗漂浮,象征生命的延续。
- 沙汀白鸟双:描绘和谐的自然画面,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奔湍去若撞”,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急促。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雨声的“断续”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洪水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农民的无奈,同时又在结尾处展现出生机与希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分析:
- 洪水: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不可抗拒的命运。
- 农民:代表劳动者的形象,体现人们对生活的坚韧与奋斗。
- 鱼秧与白鸟:象征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吴潜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荷锸”指的是什么?
- A) 农具
- B) 渔具
- C) 交通工具
- D) 建筑材料
-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
- A) 洪水
- B) 鱼秧与白鸟
- C) 农田
- D) 雨声
答案:
- B) 吴潜
- A) 农具
- B) 鱼秧与白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描绘春天的生机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吴潜的《苦雨吟》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反映了自然的力量与人们的生活,但吴潜更侧重于水患的影响,而杜甫则更多展现春雨带来的生机。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详细解析宋代诗人的作品及其背景。
- 《古诗鉴赏辞典》——提供古诗的注释与赏析,适合作为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