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别离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52:14

萧萧芦叶黄,良人戍朔方。

冉冉岁云暮,四野肃寒螀。

褰帏露新月,拥褐有微霜。

感此竟不寐,信是可怜伤。

星言望天末,晓出问河梁。

折柳差犹在,歧路靡或忘。

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萧芦叶黄,良人戍朔方。
冉冉岁云暮,四野肃寒螀。
褰帏露新月,拥褐有微霜。
感此竟不寐,信是可怜伤。
星言望天末,晓出问河梁。
折柳差犹在,歧路靡或忘。
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

白话文翻译:

萧瑟的芦叶已经泛黄,我的爱人驻守在北方的边疆。
岁月缓缓流逝,四周一片肃杀,寒虫低鸣。
轻轻掀起帷帐,露水映照着新月,
披着外衣感到微霜的寒冷。
因感怀而彻夜未眠,真是可怜又伤感。
抬头望星空,晨曦时分出门去问河边。
折下的柳枝仍在,分岔的路上难以忘却。
何时才能打灭敌人的尘土,凤凰啊,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注释:

  • 良人: 指丈夫或心爱的人。
  • 戍朔方: 指在北方边疆驻守。
  • 冉冉: 形容缓慢而稳重的样子。
  • 肃寒螀: 形容四周冷清,虫鸣显得凄凉。
  • 褰帏: 拂动帷帐。
  • 微霜: 形容寒冷的天气,露水结成霜。
  • 星言望天末: 望着星空,思索未来。
  • 胡尘: 指敌人的骚扰或战争带来的尘埃。
  • 凤兮归故乡: 比喻渴望回到故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益,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他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自然景象,常常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拟古别离二首 其一》创作于作者身处动荡之时,表现了离愁别绪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时代背景下的战乱与离别,让诗人的情感愈发浓烈。

诗歌鉴赏:

《拟古别离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诗,描绘了离别带来的孤独和痛苦。诗的开头以“萧萧芦叶黄”引入,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景,暗示着离别的愁苦。接着“良人戍朔方”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离别的原因,表明了对爱人的思念。随着“冉冉岁云暮”的出现,时间的流逝让思念更加深沉,四周的寒意与虫鸣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帷帐的轻掀,露水的映照,新月的清冷,微霜的侵袭,都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诗人因思念而无法入睡,展现出心中的伤感与孤寂。

最后几句中,诗人抬头望向星空,展望未来,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与归属感。“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的结尾,既是对和平的渴望,也是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含蓄而有力,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芦叶黄: 秋天的芦叶萧瑟,暗示凋零与离别的情绪。
  • 良人戍朔方: 爱人在边疆驻守,表现出离愁。
  • 冉冉岁云暮: 时间渐渐流逝,愁苦加深。
  • 四野肃寒螀: 周围环境寒冷,虫鸣显得孤寂。
  • 褰帏露新月: 轻掀帷帐,露水映照新月,增加了夜的静谧。
  • 拥褐有微霜: 披着外衣感到寒霜,体现了寒冷和孤独。
  • 感此竟不寐: 由于思念而无法入睡,表现出内心的煎熬。
  • 信是可怜伤: 自己的感受真是可怜又伤感。
  • 星言望天末: 望向星空,寄托对未来的思考。
  • 晓出问河梁: 清晨出门,向河边寻问,暗含对往事的追忆。
  • 折柳差犹在: 折柳的意象,象征离别与不舍。
  • 歧路靡或忘: 在分岔的路上,难以忘却过去的点滴。
  • 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 对于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凤兮”象征着归乡的渴望。
  • 拟人: “星言”赋予星星以人性,表达情感。
  • 对仗: 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深邃的人生哲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叶: 象征秋天的凋零与离别。
  • 新月: 代表希望与未来。
  • 微霜: 传达寒冷与孤独。
  • : 传统上象征离别与思念。
  • : 象征回归与故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良人戍朔方”中的“良人”指的是谁?

    • A. 爱人
    • B. 朋友
    • C. 家人
      答案: A
  2. 诗中提到的“微霜”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
    • B. 寒冷
    • C. 快乐
      答案: B
  3. “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家乡的思念
    • C. 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陶益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离愁与对故乡的渴望,而李白的作品则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和个人的孤独感。两者都表达了浓厚的思乡情,但背景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选》
  2. 《古诗词鉴赏》
  3. 《陶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