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宴重咏牛女各为五韵诗》

时间: 2025-01-04 10:42:06

明月照高台,仙驾忽徘徊。

雷徙闻车度,霞上见妆开。

房移看动马,斗转望斟杯。

靥色随星去,髻影杂云来。

更觉今宵短,只遽日轮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照高台,仙驾忽徘徊。
雷徙闻车度,霞上见妆开。
房移看动马,斗转望斟杯。
靥色随星去,髻影杂云来。
更觉今宵短,只遽日轮催。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台,仙女的车驾不时徘徊。
雷声远处传来,似乎听到车轮的声音,霞光映衬下,她的妆容渐渐显露。
房屋移开,看见马儿在动,星斗转动,仿佛在等待斟酒的时刻。
她的笑靥随着星星而去,发髻的影子与云彩交织。
更让人感到今夜时间短暂,仿佛太阳的轮子在催促着。

注释:

字词注释:

  • 仙驾:指仙女的车驾。
  • 雷徙:雷声远去。
  • 车度:车轮的声音。
  • 妆开:妆容显露。
  • 房移:房屋移动,意指视角变化。
  • 斗转:星斗转动。
  • 靥色:笑靥的颜色。
  • 髻影:发髻的影子。
  • 日轮:太阳的轮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牛女”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故事。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相爱,但因天规被迫分开,每年七夕才能相会一次。诗中反映了他们相会时的美好和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叔宝,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事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七夕之际,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牛郎与织女的相会,诗人借此时机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短暂相聚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描绘了牛郎与织女在月光下相会的美好场景,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惆怅。开篇的“明月照高台”既设定了意境,也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美好。随着诗句的推进,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仙气弥漫的氛围,仙女的车驾在夜空中徘徊,雷声传来,增强了这种神秘感。

接下来,诗人通过“房移看动马”和“斗转望斟杯”描绘了相会中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浪漫的气氛。然而,随着“更觉今宵短,只遽日轮催”的结尾,诗人将主题引向了时间的无情与短暂。牛郎织女的相聚虽然美好,却也让人感到时间的急促与珍贵,情感的深沉与复杂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照高台:明亮的月光照射在高台上,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仙驾忽徘徊:仙女的车驾在月光下徘徊,暗示着爱情的来临。
  • 雷徙闻车度:远处的雷声传来,似乎在为这场相会增添气氛。
  • 霞上见妆开:霞光映衬下,仙女的妆容显露,象征着美丽与爱情。
  • 房移看动马:人们的视角变换,看到马儿在动,暗示着即将开始的相聚。
  • 斗转望斟杯:星斗转动,仿佛在等待斟酒的时刻。
  • 靥色随星去:笑容与星星一同消逝,暗示着美好时光的短暂。
  • 髻影杂云来:发髻的影子与云彩交织,表现出相会的氛围。
  • 更觉今宵短,只遽日轮催:感叹今夜的短暂,仿佛太阳的轮子在催促着分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轮催”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斗转望斟杯”,赋予星斗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短暂相聚的感慨,折射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纯洁与思念。
  • 高台:象征着理想与向往的空间。
  • 仙驾:象征着爱情的神秘与美好。
  • 霞光:象征着希望与美丽的未来。
  • 星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七夕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2. “明月照高台”中的“高台”象征着什么?
    A. 绝望
    B. 理想与向往
    C. 现实与痛苦
    D. 平淡生活

  3. 诗中描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与幸福
    B. 伤感与怀念
    C. 生气与愤怒
    D. 无聊与平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对比《长恨歌》,两者都涉及爱情与时间的主题,但《长恨歌》更侧重于叙述和情节,而《七夕宴重咏牛女》则更注重细腻的感受与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诗经与楚辞》
  • 《唐诗宋词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