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绿黄犉归晚,溪平白鸟飞低。
小池春藕半沈泥。渐近梅酸天气。
昨日社逢雨止,今年闰放春迟。
寒深茸母短芽稀。未与山厨做美。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草地绿意盎然,黄昏时分归来的黄鹂鸟在低空飞翔。
小池塘里的春藕半埋在泥里,天气渐渐转凉,梅花的香味已经不再浓烈。
昨天的集市上雨已经停了,今年的春天因闰月而显得迟缓。
寒气深重,茸茸的母草短小,嫩芽稀少,尚未能与山里的厨师烹调成美味。
注释:
- 草绿黄犉:草地绿了,黄鹂鸟归来。黄犉指的是黄鹂,春天常见的鸟类。
- 溪平白鸟飞低:溪水平静,白鸟在低空飞翔,描绘了宁静的春日景象。
- 小池春藕:春天的池塘中,藕的生长状态。
- 渐近梅酸天气:梅花的香气渐渐消散,可能暗示天气转凉。
- 昨日日社逢雨止:昨天集市上刚好遇到雨停。
- 今年闰放春迟:因为是闰年,春天的到来显得格外迟缓。
- 寒深茸母短芽稀:深秋的寒气未散,草木生长缓慢,芽少而稀。
- 未与山厨做美:还没能与山中厨师烹饪美食,暗示食材缺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湘云,湖南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文学上以诗、文、词著称,尤其擅长古诗。其作品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洽关系。
创作背景:
《西江月 春日野兴》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春天迟来的感慨。此时正值明末,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借景抒怀,以自然景色映射个人情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诗的开头用“草绿黄犉归晚”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黄鹂鸟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接着却提到了“渐近梅酸天气”,暗示着梅花的香气逐渐消散,天气转凉,带有一丝惆怅。诗人在描写小池塘的藕时,充满了对春天生机的期待与现实的无奈。最后几句提到了集市的雨停与闰年春天的迟缓,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绿黄犉归晚:春草青翠,黄鹂归巢,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 溪平白鸟飞低:溪水平静,白鸟低飞,渲染了宁静的春日氛围。
- 小池春藕半沈泥:小池塘里的藕半埋泥中,象征着春天的生长状态。
- 渐近梅酸天气:梅花香气渐弱,天气转凉,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无常。
- 昨日社逢雨止:回忆昨日集市的雨停,暗示生活的琐碎与无常。
- 今年闰放春迟:因闰年春天显得迟缓,带有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寒深茸母短芽稀:深寒未散,草木生长缓慢,表现出自然的无情。
- 未与山厨做美:未能将春日的美好与山中厨师共享,表达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梅酸天气”比喻梅花香味的减弱,表现春天的流逝。
- 对仗:“草绿黄犉”与“溪平白鸟”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类情感,使读者感受到环境与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生机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绿: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黄犉: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动的自然。
- 梅花:象征着美好与短暂。
- 小池藕:表现出生命的成长与潜力。
- 寒深: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颜色的?
- A. 红色
- B. 黄色
- C. 白色
-
诗人通过哪种植物来表现春天的生长?
- A. 桃花
- B. 藕
- C. 柳树
-
今年的春天有什么特别之处?
- A. 春天早
- B. 春天长
- C. 春天迟
答案:
- B. 黄色
- B. 藕
- C. 春天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清明》 - 杜牧
诗词对比:
- 王夫之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个人情感,但王夫之更侧重于春天的细腻观察,而杜甫则常常融入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王夫之研究》
- 《明清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