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兴 其四》

时间: 2025-01-08 22:51:05

拄杖听鸣鸠,青山树色稠。

雨寒云不起,沙乱水交流。

对景堪垂涕,无为亦动愁。

疲民正无奈,谁解为君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杂兴 其四
作者: 王冕 〔元代〕

拄杖听鸣鸠,青山树色稠。
雨寒云不起,沙乱水交流。
对景堪垂涕,无为亦动愁。
疲民正无奈,谁解为君筹?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拄着手杖,听到杜鹃的鸣叫,
青山的树木颜色浓密而深沉。
雨天寒冷,云层不见升起,
沙石混乱,水流也急促交错。
面对这样的景象,令人忍不住落泪,
无所作为也让人心中忧愁。
疲惫的百姓正在无奈之中,
又有谁能理解为你出谋划策呢?

注释:

  • 鸣鸠:杜鹃鸟,常用来象征悲伤或哀怨。
  • :浓密、茂盛。
  • 雨寒:指天气寒冷、潮湿的雨天。
  • 无为:没有作为,指无所行动。
  • 疲民:疲惫的百姓,暗指社会动乱、民生艰难。
  • :谋划、打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冕,元代诗人,字宗白,号逸少,生于元代中期。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冕隐居山中之时,正值元代社会动荡、民众困苦,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诗歌鉴赏:

《山中杂兴 其四》以安静的山中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对鸟鸣、树色和天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显哀伤的氛围。诗人拄杖而立,听着杜鹃的鸣叫,似乎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然而这种宁静却被眼前的寒雨和混乱的水流所打破,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诗的最后两句尤为深刻,诗人不仅感受到自然之美,更对社会现状表达了深切的关怀和无力感。面对疲惫的民众,诗人意识到自己虽身处山中,无法直接施以援手,但内心却始终惦记着他们的苦难与困境。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思考与反思,展现了王冕作为一位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拄杖听鸣鸠”:手杖支撑,静静听着杜鹃的鸣叫,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状态,却又隐含对哀伤情感的感知。
    • “青山树色稠”:山色苍翠,树木繁茂,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 “雨寒云不起”:天气阴冷,雨水不断,云层沉重,暗示着压抑的情绪。
    • “沙乱水交流”:沙石的混乱与水流的急促交织,象征着自然的动荡与人心的纷乱。
    • “对景堪垂涕,无为亦动愁”: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感受到无法自控的悲伤,尽管无所作为,内心依然动荡。
    • “疲民正无奈,谁解为君筹?”:社会上百姓的疲惫与无助反映了时代的困境,诗人发出对未来的思考与呼唤。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病态的自然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如“雨寒云不起,沙乱水交流”,形式上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对自然的描绘,隐喻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烦恼。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无助的百姓的深切关怀,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鸣鸠:象征悲伤与思念,暗示诗人的内心情感。
  • 青山树色:象征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反衬出社会的动荡。
  • 雨寒、云不起:象征压抑与焦虑,营造了忧伤的氛围。
  • 疲民:直接指代社会的苦难,表现出诗人的同情与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使用了哪种鸟来象征悲伤? A. 燕子
    B. 杜鹃
    C. 鹰
    D. 雀

  2. “对景堪垂涕”的意思是? A. 看风景很开心
    B. 看风景感到悲伤
    C. 对景色无感
    D. 风景优美

  3. 诗中提到的“疲民”指的是? A. 富人
    B. 官员
    C. 无助的百姓
    D. 隐士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王冕的《山中杂兴 其四》和杜甫的《登高》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王冕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忧愁,而杜甫则通过悲壮的景象展现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两者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均流露出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们命运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