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令》

时间: 2025-01-04 10:42:09

万人如海一身藏。

随例大家忙。

东华软红尘土,俗损谢三郎。

兰若寺,玉溪庄。

两茅堂。

鸡豚乡社,鹅鸭比邻,好个嵩阳。

意思解释

诉衷情令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原文展示:

万人如海一身藏。随例大家忙。东华软红尘土,俗损谢三郎。兰若寺,玉溪庄。两茅堂。鸡豚乡社,鹅鸭比邻,好个嵩阳。

白话文翻译:

在这人如潮涌的世界中,我独自隐藏。大家都在忙碌,生活似乎没有停歇。东华的柔软红尘,世俗的繁忙使谢三郎蒙受损失。兰若寺和玉溪庄相映成趣,那里有两座茅草堂。乡村里鸡鸭相邻,生活如此宁静美好,真是个好地方。

注释:

  • 万人如海:形容人群熙熙攘攘,像海洋一样浩瀚。
  • 东华:指东华山,象征着美好的环境。
  • 软红尘土:柔软的尘土,形容世俗的生活。
  • 俗损:世俗生活带来的损害。
  • 兰若寺:古代寺庙名,象征宁静。
  • 玉溪庄:指美丽的地方。
  • 鸡豚乡社:乡村的生活场景,鸡、猪等家畜相伴。
  • 嵩阳:指嵩山阳光明媚的地方。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庭筠,金朝诗人,擅长诗词及散文。其作品多涉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好问晚年,正值金朝衰落,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宁静,表达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诉衷情令》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感到孤独与疲惫,选择逃避到乡村的宁静中。全诗通过对比繁华的都市与宁静的乡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万人如海一身藏”充分展现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个体的孤独感。随后,诗人用“东华软红尘土,俗损谢三郎”来揭示世俗生活的繁杂与浮华所带来的伤害,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最后,诗人在描绘兰若寺与玉溪庄的宁静时,表达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尤其是“鸡豚乡社,鹅鸭比邻”的描写,生动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对乡村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人如海一身藏”:在众人如海的人潮中,我独自隐匿,表达了孤独感。
    • “随例大家忙”:每个人都在繁忙的生活中,暗示社会的浮躁。
    • “东华软红尘土”:描绘东华山的美景与尘世的繁华。
    • “俗损谢三郎”:反映出世俗生活对人的伤害。
    • “兰若寺,玉溪庄”:描绘宁静的寺庙与美丽的乡村,形成对比。
    • “两茅堂”:简单的生活环境,象征宁静。
    • “鸡豚乡社,鹅鸭比邻”:展现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
    • “好个嵩阳”:对嵩阳美景的赞美,表达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群比作“海”,增强了孤独感的表现。
    • 对仗:如“鸡豚乡社,鹅鸭比邻”使用对仗,呈现出生活的和谐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与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思考的深刻。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东华:象征着美丽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鸡豚:象征乡村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
    • 兰若寺玉溪庄:代表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与渴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人如海”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人多热闹
      • B. 孤独感
      • C. 宁静
    2. “鸡豚乡社”表达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繁忙
      • B. 和谐美好
      • C. 悲惨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诗词对比

    • 比较《诉衷情令》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静夜思》更多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诉衷情令》则强调了对繁华生活的反思和逃避。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