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作者: 卢青山
爬林小阁占山欹,桐花落渐稀。
馀晖悄然过后,灯影白塘堤。
寻细路,过疏篱,噪田鸡。
疏星才点,春寒未缩,月涌单衣。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上小阁楼上仰望,桐花已经渐渐稀落。
夕阳的余晖悄然消退,灯光在白塘边映出影子。
我顺着小路,经过稀疏的篱笆,听到了田鸡的鸣叫。
星星刚刚点缀夜空,春寒尚未褪去,月光透过衣衫袭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占山欹:指小阁楼依山而建,有些倾斜。
- 桐花落渐稀:桐花逐渐凋谢,暗示时光流逝。
- 馀晖:夕阳的余光。
- 灯影:灯光的影子。
- 噪田鸡:田鸡的叫声。
- 疏星:稀疏的星星。
典故解析: 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桐花”常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可能在一个清幽的环境中写作,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诉衷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末的黄昏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内心的情感。开头“爬林小阁占山欹”描绘了一个坐落于山间的小阁楼,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随后“桐花落渐稀”则暗示着春天的结束,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成为诗中重要的主题。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馀晖悄然过后,灯影白塘堤”,描绘出夕阳西下,灯火点亮白塘的宁静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寻细路,过疏篱,噪田鸡”则增添了生活气息,诗人似乎在追寻一条通往心灵深处的小路,借田鸡的鸣叫表达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最后两句“疏星才点,春寒未缩,月涌单衣”,将整首诗推向高潮。稀疏的星星点缀着夜空,春寒依旧,诗人身着单衣,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感知与对温暖的渴望。整体而言,诗歌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表达出诗人对生命、对时间流逝的思索,情感深沉且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爬林小阁占山欹:诗人描写小阁楼依山而建,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 桐花落渐稀:春天的桐花已然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馀晖悄然过后:夕阳余晖渐渐消失,夜幕降临。
- 灯影白塘堤:灯光在白塘边映出的影子,增添了诗的温馨感。
- 寻细路,过疏篱:诗人沿着小路,经历生活的细节。
- 噪田鸡:田鸡的叫声,象征着乡村的生机。
- 疏星才点:星星刚刚出现,夜晚开始显现。
- 春寒未缩:春天的寒意依然存在,体现出季节的变化。
- 月涌单衣:月光洒落,诗人穿着轻薄的衣服,感受春晚的凉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影白塘堤”,通过灯光和水面的反射,增加诗的意象。
- 拟人:如“噪田鸡”,赋予田鸡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手法,如“寻细路,过疏篱”,形成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末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阁:象征隐逸和清静的精神空间。
- 桐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无常。
- 余晖:象征时间的流逝。
- 田鸡:乡村生活的声音,象征自然的生机。
- 月光:象征宁静和思考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a) 雨
b) 桐花
c) 雪
d) 风 -
“灯影白塘堤”中“灯影”所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人造光源的影子
d) 星星 -
诗人通过“噪田鸡”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乡愁
b) 生机
c) 忧伤
d) 无聊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晓》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的月光与《诉衷情》中月光的描写均表达了对夜晚的思考,但前者更具孤独感,后者则融入了自然的气息和生活的细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当代诗人作品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诉衷情》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