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色荫松门,青山绿树村。种蔬成小圃,饮水必澄源。每究贤人乐,时同静者论。穷通自有分,非为薄华轩。
白话文翻译
草色映衬着松树门,青山环绕着绿树村。种植蔬菜形成小园圃,饮水必定取自清澈的源头。常常探究贤人的乐趣,时常与静心的人讨论。贫穷与通达自有其定数,并非因为轻视华丽的轩车。
注释
- 草色荫松门:草色映衬着松树门,形容环境清幽。
- 青山绿树村:青山和绿树环绕的村庄,描绘自然美景。
- 种蔬成小圃:种植蔬菜形成小园圃,表示自给自足的生活。
- 饮水必澄源:饮水必定取自清澈的源头,比喻选择纯净的生活方式。
- 每究贤人乐:常常探究贤人的乐趣,指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 时同静者论:时常与静心的人讨论,表示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 穷通自有分:贫穷与通达自有其定数,指命运的安排。
- 非为薄华轩:并非因为轻视华丽的轩车,表示不追求物质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士奇(1365-1444),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水人。他历仕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四朝,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杨士奇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杨士奇晚年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精神追求的坚持。在官场沉浮多年后,他更加珍视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富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幽的自然环境和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高尚精神追求的坚持和对物质享受的淡泊。诗中“草色荫松门,青山绿树村”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种蔬成小圃,饮水必澄源”进一步体现了诗人自给自足、追求纯净生活的态度。后两句“每究贤人乐,时同静者论”强调了诗人对高尚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与志同道合者交流的愿望。最后“穷通自有分,非为薄华轩”表明诗人对命运的接受和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富足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色荫松门:以草色和松门为意象,描绘了清幽的自然环境。
- 青山绿树村:通过青山和绿树,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美景的描绘。
- 种蔬成小圃:以种蔬为活动,展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饮水必澄源:通过饮水取自清澈的源头,比喻选择纯净的生活方式。
- 每究贤人乐:强调对高尚精神生活的追求。
- 时同静者论:表示与志同道合者交流的愿望。
- 穷通自有分: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强求。
- 非为薄华轩:表明不追求物质享受,淡泊名利。
修辞手法:
- 比喻:“饮水必澄源”比喻选择纯净的生活方式。
- 对仗:“草色荫松门,青山绿树村”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和简朴的生活方式,淡泊名利,接受命运的安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色:清幽的自然环境。
- 松门:宁静的生活场所。
- 青山:自然美景的象征。
- 绿树村:宁静的田园生活。
- 种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澄源:纯净的生活方式。
- 贤人乐:高尚的精神追求。
- 静者论:与志同道合者交流。
- 穷通:命运的安排。
- 华轩:物质享受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色荫松门”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 A. 繁华的城市
- B. 清幽的自然
- C. 热闹的集市
- D. 繁忙的官场
-
“饮水必澄源”比喻了什么?
- A. 追求物质享受
- B. 选择纯净的生活方式
- C. 追求权力地位
- D. 追求名利
-
诗中“每究贤人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 A. 物质享受
- B. 高尚的精神生活
- C. 权力地位
- D. 名利
-
“穷通自有分”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接受?
- A. 命运的安排
- B. 物质享受
- C. 权力地位
- D. 名利
答案:
- B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归隐田园、追求简朴生活的愿望。
诗词对比:
- 杨士奇《贫乐堂》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但杨士奇的诗更强调对高尚精神生活的追求,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美景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杨士奇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杨士奇诗集》:杨士奇的诗集,收录了其主要诗作。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收录了多位古代诗人的田园诗作,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