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将李正》
时间: 2025-01-20 01:25: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天乐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将李正
作者: 邵亨贞 〔元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冬初时节的凄凉景象,诗人在荒凉的乡村中,看到的都是破败的民居和黄茅白骨,心情愈发沉重。李正带着我,西风呼啸,鬓发已白,肩负着行走于荒野的重任。四周草丛无垠,人烟稀少,然而仍有青山如画。夕阳渐落,我在军营感到疲惫,喜逢田舍的宁静。官场事务驱使我奔波,旅途的情感逐渐衰弱。天边的雁群逐渐飞远,我回望故乡,离愁难以表述。寒冷的征衣遮住了视线,忘却了往日的潇洒。尘埃未散,我不禁想询问归舟,希望早日停下行程。梦绕寒谷,希望小梅也能绽放。
注释:
- 荡析:拆散、破坏的意思,形容民居的残破。
- 黄茅白骨:指破败的黄茅和白骨,暗示战争带来的凄凉。
- 西风:象征着寒冷和萧瑟的季节。
- 青山如画: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色,形成对比。
- 倦宿:疲倦地在军营中住宿。
- 离恨:离别的愁苦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亨贞,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豪放、沉郁见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戊戌年冬初,诗人可能因战乱或政治原因而经历颠沛流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齐天乐》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冬日荒野中的心境。诗的开篇“民居荡析,皆黄茅白骨之境”,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凋零的世界,令人感受到战乱带来的破坏与悲凉。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与李正同行的情景,西风萧瑟,令人感到无尽的悲凉与惆怅。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尤其是“犹有青山如画”一句,虽然周遭环境破败,但青山依旧如画,显示出一种希望和美好,成为心灵的寄托。
随着夕阳的落下,诗人逐渐感到疲惫,身心俱疲的状态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离愁。“天边雁飞渐远,故园回首处,离恨难写”,在此句中,离愁与思乡之情愈发明显,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诗人以“梦绕寒谷,小梅应绽也”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暗示着即使在艰苦困顿的境遇中,也希望能迎来新的希望与生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民居荡析:民居破坏的景象,反映出社会动荡。
- 皆黄茅白骨之境:所有的地方都是荒凉的景象,暗示着生离死别。
- 西风满面吹华发:西风侵袭,岁月无情,体现诗人内心的苍凉。
- 肩与遍行荒野:肩负使命,在荒野中行走,表现出诗人的坚韧。
- 草莽无垠,人烟埽迹:广袤的草地上,几乎没有人烟,体现孤独感。
- 斜阳又下:夕阳西下,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生命的无常。
- 倦宿军营,喜逢田舍:军营的疲惫与乡村的宁静形成对比。
- 官事驱驰:官场的繁忙和无奈。
- 天边雁飞渐远:雁阵飞走,暗示远离故乡的心情。
- 离恨难写:离别的愁苦难以用言语表达。
- 尘氛未解:环境中的尘埃仍未散去,暗示困境未解。
- 便好问归舟:想要询问归途的船,表达对归家的向往。
- 梦绕寒谷,小梅应绽也:希望在寒谷中绽放的小梅象征着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黄茅白骨”形象地比喻战争的残酷。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倦宿军营,喜逢田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西风”赋予情感,使环境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冷清的冬季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力感,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希望,象征着在困境中的坚持与期待。
意象分析:
- 黄茅:象征着荒凉与破败。
- 白骨:暗示战争的惨烈和生命的脆弱。
- 青山:代表自然的美好和心灵的寄托。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小梅:希望与新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茅白骨”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富裕
- B. 战争的残酷
- C. 自然的和谐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无所谓
- B. 思念与离愁
- C. 欢喜与兴奋
-
“小梅应绽也”体现了: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邵亨贞与陆游的诗作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 陆游的作品多以直接的抒情见长,而邵亨贞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