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采莲曲
作者: 郑愔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锦䋏沙棠舰,罗带石榴裙。
绿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鱼鸟争唼喋,花叶相芬氲。
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采莲场景:华丽的船只在沙滩上停靠,船上的女子身着绣有石榴花的裙子。她们在碧绿的水潭中采摘荷花和芡实,夕阳渐渐西沉,清江的水面上波光粼粼。鱼儿和鸟儿在水边嬉戏,花草的香气弥漫四周。渐渐地,黄昏降临,菱歌的声音在四处响起。
注释:
- 锦䋏: 华丽的船只,通常用来形容装饰精美的船。
- 罗带: 指绣有花纹的带子,形容女子的服饰。
- 绿潭: 清澈的水潭,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色。
- 芰: 指芡实,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荷塘。
- 唼喋: 形容鸟类的鸣叫声,生动形象。
- 芬氲: 形容花草的香气弥漫,空气中弥漫着芳香。
- 芳洲: 指芳香的洲滩,描绘了自然的宁静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愔,字子真,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自然景物和民俗生活见长,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人常常游赏自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采莲场景,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水乡风光的赞美与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采莲曲》是一首以歌谣形式表达采莲情景的诗,整体风格清新、明快。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乡的自然美和人们的生活情趣。首先,诗的开头便用“锦䋏沙棠舰”勾勒出一幅华丽的画面,船只的装饰和女子的服饰相得益彰,渲染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氛围。接着,诗人以“绿潭采荷芰”描述了采莲的场景,这不仅表现了女子的劳作,也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随着诗情的推进,诗中出现了“鱼鸟争唼喋”,生动地描绘了鱼儿和鸟儿在水边的嬉戏,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环境。最后,随着黄昏的降临,诗人利用“芳洲暮”和“菱歌处处闻”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既表现了采莲者的欢乐,又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䋏沙棠舰: 用华丽的船只引入场景,显示出采莲活动的富丽堂皇。
- 罗带石榴裙: 描绘女子的服饰,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 绿潭采荷芰: 强调了水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活动,表现出和谐的生活画面。
- 清江日稍曛: 夕阳西下,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鱼鸟争唼喋: 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象,表现出生态的丰富性。
- 花叶相芬氲: 描绘花香四溢,增添了诗的感官体验。
- 不觉芳洲暮: 时间流逝,表现出一种惬意的生活状态。
- 菱歌处处闻: 将采莲的歌声带入,反映出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美。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物更加生动,富有情感。例如“鱼鸟争唼喋”赋予了动物以生动的形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䋏: 象征美丽与富贵。
- 绿潭: 代表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荷花: 代表纯洁与美好。
- 菱歌: 表达生活的乐趣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锦䋏”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华丽的船只
- C. 服饰
-
“不觉芳洲暮”中的“芳洲”指的是什么?
- A. 荒凉的地方
- B. 芳香的洲滩
- C. 繁华的城市
-
诗中描绘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 A. 游泳
- B. 采莲
- C. 钓鱼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杜甫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郑愔的《采莲曲》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侧重于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后者则强调壮丽的山水气势。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唐代文人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