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
白话文翻译
不仅仅是指责过去,投笔书信来这里却迟迟未能送到。
我怅然地望着三秋时节,遥远的相聚期望如万里无期。
大禹留下的疏凿痕迹,舜帝祭祀的寂寥祠堂。
如今相聚已难以实现,只有回风追逐着我的思念。
注释
- 非惟:不仅仅。
- 咎:指责、过错。
- 曩时:过去的时间。
- 投刺:投笔、写信。
- 怅望:失落地盯着、期盼。
- 三秋:指秋季三个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 参差:错落不齐。
- 万里期:形容相聚的遥远和渺茫。
- 禹:大禹,古代治水英雄。
- 疏凿迹:指大禹治水留下的痕迹。
- 舜:舜帝,古代明君。
- 寂寥祠:祭祀舜帝的庙宇,形容孤寂无人的地方。
- 杳难共:难以相聚。
- 回风逐所思:风回荡追随我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阮郎,号梦窗,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年不详。贾岛以其精致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尤其以五言和七言诗见长。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深沉的感情与独特的哲理,代表作有《寻隐者不遇》等。
创作背景
《寄河中杨少尹》是贾岛在与友人杨少尹书信往来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内心的孤寂。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大禹和舜帝,借用他们的遗迹与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望。
诗歌鉴赏
《寄河中杨少尹》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意象构建,展示了唐代诗人贾岛的深厚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篇“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表达了他因未能及时联系而感到的歉意和愧疚。接下来“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离愁,秋天的意象常常与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加深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情感厚度。
在诗中,贾岛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通过对大禹和舜帝的提及,赋予了个人情感以更广泛的历史意蕴。大禹的治水体现了对国家的奉献,而舜帝的寂寥祠则反映了历史的孤独。在这种对比中,诗人不仅在表达个人的思念,也在思考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句“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则把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风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深邃的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惆怅与思念,展示了贾岛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诗人自责于未能及时联系友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惋惜。
-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望着秋天的景色,愁苦地想到未来的相聚遥遥无期。
-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提及历史人物,象征着人类的伟大与历史的孤独。
-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现实中相聚困难,只有随风的思念伴随自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风,表现其无形与难以捉摸。
- 对仗:如“非惟咎曩时”与“投刺诣门迟”,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秋天、风、历史人物等意象营造出深邃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反思、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思念展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 风:代表着思念的流动与无形。
- 历史人物:如大禹与舜帝,象征着伟大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贾岛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参差万里期”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人的思念
- B. 对过去的回忆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对历史的敬仰
-
诗中“回风逐所思”意指什么?
- A. 思念随风而去
- B. 思念如风拂面
- C. 思念无法实现
- D. 思念在风中追逐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寄河中杨少尹》都表达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而后者则聚焦于人际情感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