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青龙寺镜公房》

时间: 2025-01-06 14:02:38

一夕曾留宿,终南摇落时。

孤灯冈舍掩,残磬雪风吹。

树老因寒折,泉深出井迟。

疏慵岂有事,多失上方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青龙寺镜公房
贾岛 〔唐代〕
一夕曾留宿,终南摇落时。
孤灯冈舍掩,残磬雪风吹。
树老因寒折,泉深出井迟。
疏慵岂有事,多失上方期。

白话文翻译:

一夜曾在这里留宿,正值终南山的摇落时节。
孤独的灯光掩映在山冈的小舍中,残余的磬声伴着雪风吹拂。
树木因寒冷而老去,泉水深处出的井水似乎变得缓慢。
我悠闲懒散,哪里还有事情可做,常常错过了上方的期盼。

注释:

  • 一夕:一夜。
  • 留宿:停留过夜。
  • 终南:指终南山,位于陕西省,素有“道教圣地”之称。
  • 摇落时:指秋冬季节,树叶开始凋落。
  • 孤灯:孤独的灯光,象征着寂静和孤独。
  • 冈舍:小山上的房舍。
  • 残磬:残余的磬声,磬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宗教仪式。
  • 疏慵:懒散、悠闲的状态。
  • 上方期:指等待上方的人或事,表达一种期待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月白,唐代著名诗人,以其严谨的诗风和深刻的意境著称。贾岛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往往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贾岛的隐居生活中,表现了他在青龙寺的孤独与清静。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青龙寺镜公房》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孤独。诗的开头“一夕曾留宿,终南摇落时”,通过时间与空间的交融,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孤灯和残磬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孤寂的山中小舍的画面,既有视觉上的孤独,又有听觉上的寂静,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对世事的淡漠与超然。

在后面的诗句中,树木因寒冷而老去,泉水因深而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自觉“疏慵岂有事”,更是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漠然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整首诗在清冷的意境中透出了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夕曾留宿:诗人回忆起在青龙寺留宿的一夜,暗示了他对这段时光的珍视。
  2. 终南摇落时:提到终南山的季节变化,暗示自然的冷却与生命的凋零。
  3. 孤灯冈舍掩:描写夜晚孤独的灯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4. 残磬雪风吹:磬声与风雪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5. 树老因寒折:树木因寒冷而衰老,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6. 泉深出井迟:泉水深处的井水流出缓慢,表明了时间的静止与生命的延续。
  7. 疏慵岂有事:诗人自述懒散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世俗事务的无所顾忌。
  8. 多失上方期:表示常常错过对未来的期待,流露出一丝失落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灯”比喻诗人的孤独,生动形象。
  • 拟人:树木因寒折,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用词对称,如“疏慵岂有事,多失上方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淡漠,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与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灯: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寂静。
  • 残磬: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空寂。
  • 树老:象征生命的无常与衰败。
  • 泉深:隐喻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留宿的地方是?

    • A. 青龙寺
    • B. 终南山
    • C. 雪山
    • D. 井边
  2. 诗中提到的“孤灯”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寂寞
    • C. 光明
    • D. 期待
  3. “树老因寒折”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
    • B. 寒冷的天气
    • C. 生命的寒凉
    • D. 所有选项都是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隐居生活的诗作,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二十二长史》:表达对自然和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题青龙寺镜公房》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居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美,而贾岛则强调了孤独和内心的思考。两者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但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众多经典诗作,便于学习和欣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帮助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