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旅思 / 送远人》

时间: 2025-01-04 07:37:07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蓟北旅思 / 送远人
作者: 张籍 〔唐代〕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白话文翻译:

每天都在盼望着故乡,空自吟唱那无聊的白苎歌。
常常是在送别朋友的地方,回忆起离别的时光。
失意时只能独自倾诉,多愁善感的心情只有自己明白。
在客亭门外的柳树,已经折断了许多南枝。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苎:一种植物,古人用其纤维编织衣物,象征着乡愁。
  • 失意:意指处于失落或不如意的状态。
  • 多愁:形容内心忧虑、愁苦的情感。
  • 客亭:指的是客人居住的小亭子。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白苎”,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代表着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离别相关,因“柳”与“留”谐音,常用作送别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约 766年-820年),唐代诗人,字季伦,号阮籍,著有《张籍诗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题材多样,尤其擅长描写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诗人远离家乡,游历他乡之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及对离别的感伤。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回忆起以往的别家时光,更显得愁苦。


诗歌鉴赏:

《蓟北旅思》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诗的开头两句“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直接抒发了游子的乡愁,诗人以“日日”强调思念之深,仿佛每一天都在期待着重返故土,而“空歌白苎词”则透露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虽有歌声却无所寄托。

接下来的两句“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则通过送别的场景,勾起了过往的离别,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失落的情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内心的愁苦无人能解。

最后两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以柳树的意象作为结束,柳树不仅是离别的象征,更在此刻成为了诗人的情感寄托。折尽的南枝,似乎也在暗示着诗人的心情已经被折磨得疲惫不堪。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日望乡国:反复思念故乡,强调了思乡之情的强烈。
  2. 空歌白苎词:吟诵的歌词没有实质的内容,仅是空虚的表达。
  3. 长因送人处:常常是在送别时才想起往昔的别家时光。
  4. 忆得别家时:回忆起那些离别的情景,感慨万千。
  5. 失意还独语:在失意时只得独自倾诉心中的愁苦。
  6. 多愁只自知:内心的忧虑和多愁只有自己明白。
  7. 客亭门外柳:在客人休息的亭子外,有一棵柳树。
  8. 折尽向南枝:柳树的南枝已被折断,表明心情的凋零。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苎”比喻无聊的生活,与思乡之情相结合。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柳树似乎也在感同身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伤感,展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人们在旅途中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国:象征着温暖的家园,充满了情感的寄托。
  • 白苎:代表着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 柳树:与离别相关,象征着游子的心情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日望乡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2. “白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离别的悲伤
    C. 生命的希望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柳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离别与思念
    B. 快乐与希望
    C. 自由与无拘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1.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更加强调了友谊和希望。
  2. 李白的《送友人》:在表达离别时更具豪放之气,展现游子对未来的憧憬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唐诗解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