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虎坊桥新馆独坐偶成》
时间: 2025-01-01 15:53: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宣南昼闭门,幽花相对更无言。
残秋去国人如醉,晚照横窗雀自喧。
坐觉宫廷成怨府,仍愁江海有羁魂。
孤臣泪眼摩还暗,争忍登高望帝阍。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的南宣地区,我独自关上了门,幽静的花儿与我相对,却无言可对。残秋的时节,离开故国的人们仿佛都醉了,晚霞照在窗前,窗外的小雀儿自得其乐地喧闹。坐在这里,我感到宫廷就像一个充满怨恨的地方,心中仍然忧愁,想着那远在江海的羁绊之魂。作为孤臣,我泪眼模糊,难以再忍耐,只想登高望远,遥望帝阍。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寓意长寿。
- 宣南:地名,指的是当时的某个地方,可能与作者的居住地有关。
- 幽花:指静谧的花朵,象征孤独。
- 残秋:指秋天的尾声,暗示时光流逝。
- 羁魂:指被羁绊的灵魂,这里象征着对故国的思念。
- 帝阍:指皇宫的门,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孝胥(1842-1925),字子华,号少华,清末民初的诗人。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典雅,兼具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冬交替之际,作者或因离乡在外,思乡情切,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故而作此诗表达心中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开篇以关门闭户的意象,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又孤独的氛围。接着,通过“幽花相对更无言”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孤独感,花朵成为了作者的陪伴,却无法言语,反衬出内心的孤寂。
“残秋去国人如醉”,诗人观察到他人对时光流逝的麻木,显示出他对时局的敏感与忧虑。晚照的景象与窗外雀儿的喧闹形成对比,静与动的交替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接下来的两句则更为深刻,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失望与对江海远方的惆怅,透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最后两句“孤臣泪眼摩还暗,争忍登高望帝阍”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苦痛与挣扎,既有对权力中心的渴望,又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泪眼与暗处的意象交融,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宣南昼闭门:在重阳节的南宣地区,我关上了门,象征着封闭与孤独。
- 幽花相对更无言:面对花儿,心中却无话可说,突显内心的孤独。
- 残秋去国人如醉:离开故国的人在秋天中迷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晚照横窗雀自喧:晚霞映照窗边,窗外的雀儿欢快地叫,形成对比。
- 坐觉宫廷成怨府:在这里,我感到宫廷成了充满怨恨的地方。
- 仍愁江海有羁魂:心中依旧忧愁,想着远在江海的羁绊之魂。
- 孤臣泪眼摩还暗:孤独的臣子泪眼模糊,难以忍耐。
- 争忍登高望帝阍:我渴望登高远望那权力的中心,却又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幽花”与“雀自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孤独与喧闹的冲突。
- 隐喻:将宫廷比作“怨府”,揭示内心的失望与对权力的批判。
- 拟人:将“雀”赋予了人类的喧闹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重阳节的独坐与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着长寿与团圆,然而在诗中却带来了孤独感。
- 幽花:象征着静谧与孤独,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 晚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奈,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 羁魂:象征着对故国的思念与牵挂,表现了游子的苦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九日”是指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清明节
-
诗人对宫廷的感受是?
- A. 喜悦
- B. 失望
- C. 无所谓
- D. 向往
-
诗中提到的“羁魂”指的是谁?
- A. 自己的灵魂
- B. 朋友的灵魂
- C. 对故国的思念
- D. 宫廷的灵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以登高为主题,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及对时局的忧虑。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重阳节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团聚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郑孝胥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