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遇陈二》
时间: 2025-01-04 09:1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
如何守苦节,独此无良媒。
离别十年外,飘飖千里来。
安知罢官后,惟见柴门开。
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
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
伊昔望霄汉,于今倦蒿莱。
男儿命未达,且尽手中杯。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感到惭愧像鲍叔义一样,心中期望能有王佐那样的才华。
可我又该如何坚守这清白的节操,独自一人却没有良好的媒介。
离别已有十年,今天我千里迢迢而来。
谁料到我辞官后,竟然只看见柴门敞开。
在狭窄的巷子里隐居于东郭,悠然在高堂吟咏南陔。
篱笆根下长满花草,井边生出莓苔。
往日我曾仰望星空,而如今却厌倦了葫芦和蒿草。
男子汉的命运尚未实现,且请我尽情饮下手中的酒杯。
注释
- 鲍叔义:鲍叔义,字士安,东汉末年的人,以忠义闻名,常用来比喻有志之士。
- 王佐:指王佐之才,古人称有才能辅佐君王的人。
- 苦节:指坚守清白的节操。
- 良媒:指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媒介。
- 柴门:指家门,象征平凡的生活。
- 东郭:指东郭先生,寓意隐居的人。
- 南陔:指南边的高堂,可能象征理想或高雅的境界。
- 蒿莱:指野草,象征平淡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702年,卒于765年。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边关的壮阔景象及士人的豪情。
创作背景
《宋中遇陈二》创作于高适与朋友重聚之际,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在他辞官后,面对平凡的生活,心中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当前境遇的无奈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宋中遇陈二》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诗作。诗中,高适以鲍叔义和王佐才引出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他在离别十年后重聚,却发现自己所期待的理想生活和朋友的相聚都是如此平淡。在诗中,柴门的开启象征着他在辞官后重归平凡的生活,而篱根的花草和井上的莓苔则描绘了他隐居后的安静生活。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与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高适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也对自己的命运进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常忝鲍叔义:常常感到惭愧,自己不如有志之士鲍叔义。
- 所期王佐才:心中期望能有王佐那样的才能。
- 如何守苦节:我该如何坚守自己的节操呢?
- 独此无良媒:独自一人,却没有良好的媒介来帮助我。
- 离别十年外:离别已有十年,今天我千里而来。
- 安知罢官后:谁知我辞官后。
- 惟见柴门开:只看见柴门敞开,显得格外平凡。
- 穷巷隐东郭:在狭窄的巷子里隐居于东郭。
- 高堂咏南陔:悠然在高堂吟咏南陔。
- 篱根长花草:篱笆根下长满花草,表现出生活的宁静。
- 井上生莓苔:井边生出莓苔,象征生活的朴素。
- 伊昔望霄汉:往日我曾仰望星空。
- 于今倦蒿莱:如今却厌倦了平淡的生活。
- 男儿命未达:男子汉的命运尚未实现。
- 且尽手中杯:且请我尽情饮下手中的酒杯,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放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将生活比作“柴门开”,隐喻平凡的生活状态。
- 反衬: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失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通过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男子汉命运未达的无奈与惋惜,同时也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鲍叔义:象征志向高远的人。
- 柴门:象征平凡的生活。
- 东郭:隐喻隐居生活的安宁。
- 南陔:象征高雅的追求。
- 蒿莱:象征平淡的生活状态。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领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鲍叔义象征的是什么? A. 忍耐
B. 志向高远
C. 清白
D. 平凡 -
诗中的“柴门”象征什么? A. 理想生活
B. 平凡生活
C. 忧虑
D. 友谊 -
“且尽手中杯”的意思是? A. 喝酒
B. 忘记烦恼
C. 继续奋斗
D. 期待未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宋中遇陈二》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前者更侧重于乡愁与孤独,而后者则强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集》
- 学术文章:《高适诗歌的主题与艺术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