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登河中鹳雀楼》
时间: 2025-01-19 15:59: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登河中鹳雀楼
古堞凭空,烟霏外危楼高矗。人道是宇文遗址,至今相续。梦断繁华无觅处,朱甍碧空陈迹。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东流急。侬本是,乘槎客。因一念,仙凡隔。向人间俯仰,已成今昔。条华横陈供望眼,水天上下涵空碧。对西风舞袖障飞尘,沧溟窄。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城墙凭空而立,烟雾之外,高楼巍峨耸立。人们说这是宇文氏的遗址,至今仍然延续。繁华的梦境已断,无处寻觅,红色的屋檐和碧蓝的天空只留下陈旧的痕迹。问那长河,它不管人间的兴衰,只是急急向东流去。我本是乘槎的客人,因为一念之差,仙凡相隔。在人间俯仰之间,已成过去与现在。条华山横亘眼前,供人远望,水天相接,上下一片碧空。面对西风,舞动衣袖遮挡飞尘,感觉沧海变得狭窄。
注释
- 古堞:古老的城墙。
- 烟霏:烟雾弥漫。
- 危楼:高楼。
- 宇文遗址:指宇文氏的遗迹。
- 朱甍碧空:红色的屋檐和碧蓝的天空。
- 长河:指黄河。
- 乘槎客:乘船的旅客,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 仙凡隔:比喻境界或层次的差异。
- 条华:指条华山。
- 涵空碧:指水天一色,碧空如洗。
- 沧溟窄:感觉沧海变得狭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克己,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怀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段克己登临河中鹳雀楼时所作,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对古堞、危楼、长河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恒常。诗中“梦断繁华无觅处”一句,深刻表达了繁华易逝、历史无情的感慨。而“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东流急”则进一步以长河的恒常流动,对比人世间的兴衰更迭,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结尾的“对西风舞袖障飞尘,沧溟窄”则通过具象的动作和感受,传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和历史时的渺小感和无奈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堞凭空:描绘古城墙的孤立无援,象征历史的遗迹。
- 烟霏外危楼高矗:通过烟雾和高楼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人道是宇文遗址:引入历史典故,增加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 梦断繁华无觅处:表达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朱甍碧空陈迹: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出历史的陈旧痕迹。
- 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以长河的恒常流动,对比人世间的兴衰更迭。
- 侬本是,乘槎客:自喻为漂泊的旅客,表达人生的无常。
- 因一念,仙凡隔:通过仙凡之隔的比喻,表达境界的差异。
- 向人间俯仰,已成今昔: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条华横陈供望眼:通过条华山的描绘,展现壮阔的自然景观。
- 水天上下涵空碧:描绘水天一色的美景,增强诗歌的意境。
- 对西风舞袖障飞尘:通过具体的动作,表达面对自然和历史时的渺小感。
- 沧溟窄:通过感受的描绘,传达无奈和压抑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断繁华无觅处”中的“梦断”比喻繁华的消逝。
- 拟人:如“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中的“问”赋予长河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朱甍碧空陈迹”中的“朱甍”与“碧空”形成色彩上的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堞:象征历史的遗迹。
- 危楼:象征高耸的建筑,代表人类的努力和成就。
- 长河:象征自然的恒常和历史的无情。
- 朱甍碧空:象征历史的陈旧痕迹和自然的永恒。
- 条华:象征壮阔的自然景观。
- 沧溟:象征广阔的海洋,代表无限的可能和未知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梦断繁华无觅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憧憬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现实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敬畏
-
“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中的“长河”指的是什么?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淮河
- D. 珠江
-
诗中“侬本是,乘槎客”中的“乘槎客”比喻什么?
- A. 旅行者
- B. 漂泊者
- C. 探险者
- D. 隐士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以登楼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高处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段克己的《满江红》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以登楼为题材,但段克己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金诗》:收录了段克己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金朝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段克己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