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宛丘任少府》

时间: 2025-01-06 11:54:27

带绶别乡亲,东为千里人。

俗讹唯竞祭,地古不留春。

野戍云藏火,军城树拥尘。

少年何所重,才子又清贫。

意思解释

送宛丘任少府

作者:卢纶 〔唐代〕

原文展示:

带绶别乡亲,东为千里人。
俗讹唯竞祭,地古不留春。
野戍云藏火,军城树拥尘。
少年何所重,才子又清贫。


白话文翻译:

带着官绶离开家乡,去往东边的千里之外。
风俗的谬误只在于争相祭祀,古老的土地不再留住春天。
野外的营戍中云烟掩藏着火焰,军城的树木笼罩着尘土。
年轻人又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呢,才子却依然清贫。


注释:

  • 带绶:指带着官职的绶带,象征着身份的提升。
  • 乡亲:家乡的亲人。
  • 俗讹:指民间的风俗和错误的观念。
  • 地古:古老的土地,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地方。
  • 野戍:指边防的军事营地。
  • 云藏火:形容战斗的准备状态,火焰被云雾遮蔽。
  • 军城:指军营或城堡。
  • 清贫:清白而贫困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 祭祀:古代祭祀是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而在诗中有指责风俗的趋利和错误。
  • 云藏火:寓意战争的紧张氛围,常见于描写边防生活的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号白云居士,生平不详,诗风清新流畅,常以边塞诗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卢纶离开家乡,前往东边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带绶别乡亲”开篇,展现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的情感。用“东为千里人”来表现离别的遥远与无奈,展示了诗人对新生活的迷茫。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对世俗风气的批判,认为仅仅争相祭祀并不能留住春天的美好,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反思。后面几句则通过“云藏火”和“军城树拥尘”描绘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与紧张,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奈。最后一句点出即便是有才华的年轻人,也难免陷入贫困,折射出社会对人的冷漠与不公。这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现实的不满,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的批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带绶别乡亲:诗人带着官职离开家乡,表达离别的情感。
    2. 东为千里人:前往遥远的东边,象征着前途与孤独。
    3. 俗讹唯竞祭:指责社会中的风俗误区,表明对传统的反思。
    4. 地古不留春:古老的土地再也留不住春天的美好,表明历史的无情。
    5. 野戍云藏火:描绘边戍生活,暗示战争的紧张氛围。
    6. 军城树拥尘:军城的景象充满了尘埃与压迫。
    7. 少年何所重:对年轻人的迷茫与困惑的提问。
    8. 才子又清贫:有才华的人却仍然生活贫困,反映社会的不公。
  • 修辞手法:全诗采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生活的矛盾与冲突。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留恋与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 带绶:象征着身份与责任。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云火:象征着战争的压迫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带着什么离开家乡? A. 钱财
    B. 官绶
    C. 朋友

  2. 诗中提到的“俗讹”主要指什么?
    A. 民间风俗的错误
    B. 传统文化
    C. 战争习俗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年轻人的赞美
    B. 对清贫的无奈
    C. 对战斗的渴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卢纶的《送宛丘任少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达了对远方与人生的思考,但卢纶更偏向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而王之涣则体现了壮志凌云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