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
时间: 2025-01-04 10:08: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
但觉群山总在下,坐抚其顶同儿曹。
又见太湖动我前,汹涌三十万顷烟波涛。
长风吹人度层嶂,不用仙翁赤城杖。
峰回秋碍海鹘飞,日出夜听天鸡唱。
中有一泉长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
老藤阴森洞府黑,树上不敢留栖乌。
常年祷雨车,来此投今符。
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鬣一滴沾三吴。
岩峦苍苍境多异,樵子寻常不曾至。
探幽历险未得归,忽听钟来涧西寺。
此时望青冥,脱略情尘世。
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载我升天行。
古来名贤尽何有,唯有此山长不朽。
欲呼明月海上来,照把长生一瓢酒。
浮丘醉枕肱,洪崖笑开口。
天风吹落浩歌声,地上行人尽回首。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这座山顶,不知道这座山有多高。
只觉得群山都在我脚下,坐在顶上像小孩一样玩耍。
又看到太湖在我面前波涛汹涌,
那浩瀚的水面如同三十万顷的烟波。
长风将人送过层层山峦,不用仙翁的赤城杖。
山峰回旋,秋天阻碍海鸥飞翔,
日出时听到天鸡的鸣叫。
这里有一口泉水长年不枯,
那是神灵蜿蜒所在。
老藤阴森,洞府幽黑,
树上不敢停留乌鸦。
常年祈求雨水的车,来此投放今符。
灵旗在风中摇动,白日似乎变得晦暗,
马鬣上的一滴水沾湿了三吴大地。
山岩苍苍,景色各异,
樵夫寻常不曾到此。
探幽历险未能归来,忽然听到西边涧中的钟声。
此时我眺望青天,抛却尘世情怀。
白云缓缓从脚下升起,仿佛欲将我载上天行。
古往今来的名贤都已何在,
只有这座山长存不朽。
我想呼唤明月从海上来,
照亮我这杯长生酒。
浮丘醉卧在臂弯,洪崖开口笑。
天风吹落了浩歌声,
地上的行人都回首凝视。
注释:
- 巅:山顶。
- 抚:抚摸,形容心情愉悦。
- 汹涌:波涛翻滚的样子。
- 层嶂:层层山峦。
- 仙翁:指神仙,传说中的长寿之人。
- 蜿蜒:形容曲折而延展的样子。
- 今符:现代的符咒,象征祈求。
- 灵旗:代表神灵的旗帜。
- 苍苍:形容山岩的颜色,常用来描绘高远的山景。
- 探幽历险:探索幽静、美丽的风景,历经险境。
典故解析:
- 太湖:指中国的大湖泊,历史上常作为诗歌的背景。
- 赤城杖:指的是神仙的法器,象征着超凡的力量。
- 钟声: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希望与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3年),字季宣,号千峰,明代初期著名的诗人,擅长五言绝句,诗风清新,富有情感。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阳山》创作于高启游历阳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阳山不仅是高启生平游历的一个地点,更是他内心渴望与自然对话的象征。
诗歌鉴赏:
《阳山》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展现了诗人高启在阳山顶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象和内心的宁静。诗的开篇即通过“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引入,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身渺小的感悟。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太湖,描绘出“汹涌三十万顷烟波涛”的壮阔场景,既体现了自然的雄伟,也反映出诗人心中的澎湃情怀。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用“长风吹人度层嶂”来表现自然的力量,仿佛他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中提到的“古来名贤尽何有,唯有此山长不朽”,表达了他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唯有自然的存在是永恒的。最后,诗人通过“欲呼明月海上来,照把长生一瓢酒”,传达出一种对自由与长生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哲学化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渴望,既有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使得《阳山》成为一首充满哲思的山水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诗人站在山顶,感受到山的高大,却无从判断其真正的高度。
- 但觉群山总在下,坐抚其顶同儿曹:感觉周围的山都在脚下,坐在山顶如同玩耍的孩子,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 又见太湖动我前,汹涌三十万顷烟波涛:看到太湖的波涛汹涌,展现了自然的浩瀚。
- 长风吹人度层嶂,不用仙翁赤城杖:长风将人送过重重山峦,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
- 峰回秋碍海鹘飞,日出夜听天鸡唱: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中有一泉长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说明这里是神灵的栖息地。
- 老藤阴森洞府黑,树上不敢留栖乌:表现出环境的幽静与神秘。
- 常年祷雨车,来此投今符:祈雨的车来到这里,象征着人对自然的敬畏。
- 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鬣一滴沾三吴:灵旗在风中摇动,暗示着神秘的力量。
- 岩峦苍苍境多异,樵子寻常不曾至:展现山的奇特与人迹罕至。
- 探幽历险未得归,忽听钟来涧西寺:探险未归,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象征着归宿感。
- 此时望青冥,脱略情尘世:此刻望向天空,抛弃尘世烦恼。
- 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载我升天行:白云缓缓升起,仿佛要将诗人带入天际。
- 古来名贤尽何有,唯有此山长不朽:反思历史,唯有自然永恒存在。
- 欲呼明月海上来,照把长生一瓢酒:希望明月照亮自己,象征着对长生的追求。
- 浮丘醉枕肱,洪崖笑开口:表现出一种放松与快乐的心态。
- 天风吹落浩歌声,地上行人尽回首:风吹落了歌声,地上的人们都回过头来,似乎在思索诗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之间的感受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使得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中有许多对偶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情感基调。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山:象征着自然与人生的高峰。
- 太湖:代表浩瀚的自然景观。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
- 白云:象征自由与超脱。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山:在中国文化中,山常被视为高洁、坚定的象征,代表人们追求的理想与目标。
- 水:水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时间的流逝。
- 孤云:代表超脱与自由,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明代
- C.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太湖”是指哪个自然景观?
- A. 河流
- B. 湖泊
- C. 山脉
-
诗中所说的“灵旗”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之力
- B. 神灵的存在
- C. 祈求的愿望
答案:
- B. 明代
- B. 湖泊
- B. 神灵的存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高启的《阳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高启更强调对山的哲思与情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宁静的生活态度。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