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

时间: 2025-01-19 21:30:09

竹引丝随袅翠楼,满筵惊动玉关秋。

何人借与丹青笔,画取当时八字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引丝随袅翠楼,满筵惊动玉关秋。何人借与丹青笔,画取当时八字愁。

白话文翻译:

竹子轻轻摇曳,丝带随之飘动在翠绿的楼阁上,满桌的佳肴使得玉关秋的气息显得格外热闹。谁能借给我一支丹青笔,画下那时的八字愁苦?

注释:

  • 竹引:竹子轻轻摇动,引申为轻柔的气息。
  • 丝随袅:丝带随着竹子的摇动而飘动。
  • 翠楼:指用青绿材料建筑的楼阁,象征高雅和清幽。
  • 满筵:满桌的酒席,表明热闹的场景。
  • 玉关:指宝贵而美丽的秋天,玉关是古代对秋天的美称。
  • 丹青笔:指绘画用的笔,象征艺术创作。
  • 八字愁:指愁苦的情绪,可能与人生的经历相关。

典故解析:

“玉关”常用于形容美好的秋景,出自古代诗词中对秋天的赞美;而“丹青”则是古代绘画的代称,象征着艺术和情感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盛宴场合,表达了诗人在欢快的氛围中,内心却隐藏着一丝忧伤的情感。诗人对当时的愁苦感慨不已,借酒作乐之间,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写宴席的热闹与个人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前两句描绘了竹子和丝带在翠楼间轻轻摇曳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接着提到“满筵惊动”,则将这种宁静打破,展现出酒宴的热烈与欢快。最后一句通过“丹青笔”表达了诗人想要将当时的愁苦留存下来的愿望,暗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引丝随袅翠楼:通过竹子的摇动和丝带的飘动,描绘出一种轻柔的景象,象征着和谐与优雅。
  2. 满筵惊动玉关秋:宴席的热闹使得秋天的美丽更加生动,暗示着生活的丰盈。
  3. 何人借与丹青笔:表达了诗人渴望创作与表达的愿望,同时也隐含了对理解与共鸣的寻找。
  4. 画取当时八字愁:希望能够将内心的愁苦通过艺术的方式记录下来,展现出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丹青笔”比作能表达情感的工具。
  • 拟人:竹子和丝带被描绘得如同有生命般轻盈。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愁苦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清雅。
  • :象征柔情与细腻。
  • 翠楼:象征理想与美好生活。
  • 满筵:象征生活的丰盈与欢乐。
  • 丹青笔:象征艺术与表达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翠楼”指什么?

    • A. 绿色的楼阁
    • B. 秋天的景象
    • C. 诗人的家
    • D. 一种植物
  2. “丹青笔”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身份
    • B. 艺术创作的工具
    • C. 自然的景象
    • D. 酒席上的饮品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生命的欢欣
    • B. 对人生的愁苦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对友谊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吴融的《即席》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李白则更加强调豪放与洒脱;吴融关注于个人内心的愁苦,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畏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融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