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送林中州归龙塘》

时间: 2025-01-01 17:44:38

清时尚不官,道在任家寒。

夜梦梅花帐,朝吟苜蓿盘。

鱼风吹鬓冷,蚌月照衣残。

归去乡林下,横塘竹万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江送林中州归龙塘》 作者: 王恭 〔明代〕

清时尚不官,道在任家寒。
夜梦梅花帐,朝吟苜蓿盘。
鱼风吹鬓冷,蚌月照衣残。
归去乡林下,横塘竹万竿。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的时节,我尚未被任命为官员,但我心中的道理依旧在于任家那寒冷的地方。夜里,我梦见梅花的帐幕,早上则吟诵着苜蓿的诗篇。微风如鱼般吹拂着我的鬓发,月光像蚌壳一样照耀着我残破的衣衫。我要回到故乡的林间,那里有横塘和成片的竹子,万竿挺拔。

注释:

  • 尚不官:指尚未担任官职。
  • 道在任家寒:指追求道理的精神寄托于任家那寒冷的地方。
  • 梅花帐:梦中出现的梅花装饰的帐幕,象征高洁的情怀。
  • 苜蓿盘:苜蓿是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代诗歌或文人雅趣。
  • 鱼风:形容风吹拂的感觉,像鱼在水中游动。
  • 蚌月:比喻明亮的月光,像蚌壳那样清澈。
  • 横塘竹万竿:指归乡后看到的竹子成林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清雅、淡泊的风格,常常寄情于自然,彰显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明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清寒生活的感慨。诗人在梦中与现实中交织,反映出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

诗歌鉴赏:

《梅江送林中州归龙塘》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在清明时节,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句“清时尚不官”开篇即点明了自己尚未入仕的身份,随之而来的“道在任家寒”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寒冷的现实之间的对比。

接下来的“夜梦梅花帐,朝吟苜蓿盘”,梦境与清晨的吟唱相互映衬,梅花象征着高洁的理想,而苜蓿则代表着平淡的生活,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四句通过“鱼风”和“蚌月”描绘自然之美,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冷静思考与感悟,最后以“归去乡林下,横塘竹万竿”结束,表达了对故乡的归属感与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时尚不官:自述身份,清明时节,尚未被任命为官。
  2. 道在任家寒:自我反省,追求的理想寄托在寒冷的任家。
  3. 夜梦梅花帐:梦中恬静的意象,象征着高洁。
  4. 朝吟苜蓿盘:清晨吟诵,表现出一种雅趣与生活的平淡。
  5. 鱼风吹鬓冷:自然的感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微风的凉意。
  6. 蚌月照衣残:描绘月光如蚌壳般清透,照耀着诗人破旧的衣衫。
  7. 归去乡林下:归乡的渴望,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8. 横塘竹万竿:描绘故乡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风”与“蚌月”,通过生动的比喻提升了诗的意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象征:梅花、苜蓿、竹子等意象,分别象征理想、平淡生活与归宿。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索,以及对故乡、自然的深切眷恋,展现了明代文人清高的气节与淡泊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清高、坚韧的品格。
  • 苜蓿:代表朴素的生活与文人的雅趣。
  • 鱼风:传达自然的清新感觉。
  • 蚌月:象征光明与希望。
  • :代表坚韧与生机,象征故乡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王恭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道在任家寒”是什么意思?

    • A. 追求理想的精神寄托
    • B. 对任家寒冷的感慨
    • C. 生活的无奈
    • D. 对官职的向往
  3. 诗中最后一句描绘的是什么?

    • A. 竹林
    • B. 梅花
    • C. 河流
    • D. 山峦

答案

  1. C. 明代
  2. A. 追求理想的精神寄托
  3. A. 竹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恭的《梅江送林中州归龙塘》与杜甫的《春望》皆表现了在动荡时代中的思乡情感,但王恭更倾向于自然之美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的困境与个人命运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3. 《王恭与明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