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易水送人使燕》
时间: 2025-01-01 18:03: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易水送人使燕
作者: 王恭〔明代〕
燕山北起高峨峨,
东流易水无停波。
北风萧萧筑声切,
昔人于此送荆轲。
图中匕首非良计,
堪叹燕丹无远器。
髑髅空死樊将军,
日莫秦兵满燕市。
往事空余易水寒,
白翎飞下地椒干。
经过此地对流水,
知尔踟蹰马上看。
白话文翻译:
燕山的北面高耸入云,
易水向东流淌着不停的波浪。
北风萧瑟,筑声尖锐,
昔日的英雄在这里送别荆轲。
图中的匕首并非良策,
令人惋惜燕丹没有远大的计划。
樊将军已然死去,骷髅空留,
如今秦兵满街,燕国堪忧。
往事只剩下易水的寒意,
白色的翎羽从天而降,落在地上像椒干。
经过这里对着流水,
我知道你在马上犹豫观望。
注释:
- 燕山: 指燕国的山脉,象征着燕国的地理背景。
- 易水: 易水流域,历史上著名的送别之地。
- 荆轲: 战国时期的刺客,以勇敢著称,曾刺杀秦王。
- 匕首: 这里指荆轲的刺杀工具,暗示其计划的失败。
- 燕丹: 燕国的国君,因缺乏远见而受到批评。
- 樊将军: 指樊於期,荆轲的朋友,历史上被杀死的将领。
- 白翎: 可能象征着悲惨的命运或英雄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恭,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历史人物和情感,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时的情感,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对现实的深思。诗中提及的荆轲刺秦的典故,表达了对勇气与失败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恭的《赋易水送人使燕》是一首充满历史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的开头描绘了燕山的高峻和易水的奔流,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引入了荆轲的故事,通过北风的萧萧与筑声的切,衬托出送别时的气氛,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诗中,王恭对燕丹的批评充满了无奈与惋惜,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图中匕首非良计”一句,暗示着荆轲的决策并未能改变历史的轨迹,同时也映射出当时社会中英雄壮志难酬的困境。樊将军的骷髅和满城秦兵的描写,更加深了诗中所传达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历史反思,展现了个人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让人思考勇气与失败之间的关系。诗末的“知尔踟蹰马上看”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心,带有一种温情与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山北起高峨峨: 形容燕山的巍峨高耸,营造出雄伟的自然景观。
- 东流易水无停波: 易水不断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
- 北风萧萧筑声切: 北风呼啸,筑墙的声音清晰可闻,暗示送别时的悲凉气氛。
- 昔人于此送荆轲: 提及历史中著名的送别场景,使诗歌与历史连接。
- 图中匕首非良计: 暗示荆轲的计划并未成功,反映出策略的不足。
- 堪叹燕丹无远器: 对燕丹缺乏长远计划的惋惜,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髑髅空死樊将军: 樊将军已死,留下骷髅,象征着英雄的悲惨结局。
- 日莫秦兵满燕市: 说明秦国的侵略,令人感到无奈与绝望。
- 往事空余易水寒: 过去的英雄事迹已成空谈,依旧留存的是易水的寒意。
- 白翎飞下地椒干: 象征着悲剧与失落,增加了诗的悲情氛围。
- 经过此地对流水: 经过易水,对着流水,思绪纷飞。
- 知尔踟蹰马上看: 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 使用了燕山、易水、匕首等意象,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
- 象征: 白翎、骷髅等意象象征着死亡与悲伤,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英雄悲剧的惋惜。诗中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感和对友人的关切,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山: 象征着壮丽与历史。
- 易水: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悲凉的记忆。
- 匕首: 反映出英雄的决策与失败。
- 骷髅: 象征着死亡与英雄的无奈。
- 白翎: 代表着失落与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送别英雄是谁?
- A) 樊將軍
- B) 荆轲
- C) 燕丹
答案: B) 荆轲
-
诗中的“匕首”象征什么?
- A) 勇气
- B) 策略
- C) 失败
答案: C) 失败
-
诗中“往事空余易水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怀念过去的英雄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国家命运的无奈
答案: C) 对国家命运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友人》与王恭的《赋易水送人使燕》都表现了送别之情,但王维更多强调个人情感,而王恭则融合了历史的深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