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薄命》

时间: 2024-12-29 20:54:17

玉钗堕地无全股,双凤蟠龙两分去。

虽藏匣底终弃捐,欲卖傍人不直钱。

轳辘宛转黄金井,手挽铜瓶系纤绠。

谁知绠断瓶堕泉,千尺深沉不窥影。

铜瓶堕泉钗堕地,君心何得生离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妾薄命
作者:王恭 〔明代〕

玉钗堕地无全股,
双凤蟠龙两分去。
虽藏匣底终弃捐,
欲卖傍人不直钱。
轱辘宛转黄金井,
手挽铜瓶系纤绠。
谁知绠断瓶堕泉,
千尺深沉不窥影。
铜瓶堕泉钗堕地,
君心何得生离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女子的无奈与悲哀。玉钗掉落在地,失去了完整的样子,像是分离的双凤和蟠龙。尽管藏在匣子里,最终也会被抛弃,想要卖给别人却得不到应有的价格。轱辘声响起,仿佛在黄金井旁,手中提着铜瓶,系着细绳。谁知道绳子断了,瓶子沉入了深泉,千尺深的水面,连影子都无法看见。铜瓶和玉钗同时坠落,君的心又如何能忍受这样的别离呢?

注释

  • 玉钗:指女子佩戴的发饰,象征着美丽和地位。
  • 双凤蟠龙:用来形容美丽的装饰品,暗指分离的痛苦。
  • 藏匣:指珍藏的箱子,象征着女子的隐秘和被遗弃的命运。
  • 轱辘:形容声音,带有一种轻快的感觉。
  • 黄金井:象征着财富与美好事物的所在。
  • 纤绠:细绳,象征着脆弱的联系。
  • 千尺深沉:比喻深不可测的情感或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恭,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见称。王恭的作品常常透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思考,尤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妾薄命》创作背景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地位及命运息息相关。明代社会中,女性常常被视为附属品,生活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诗人通过描绘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同情。

诗歌鉴赏

《妾薄命》是一首深刻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一位女子的失落与无奈,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开篇“玉钗堕地无全股”,便用象征手法点出了女子的失落,玉钗的破损象征着她尊严与美好的破碎。接下来“虽藏匣底终弃捐”,则表现了即便被珍藏也难逃遗弃的命运,揭示了对女性命运的无奈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画面,尤其是“轱辘宛转黄金井”,在描绘美好事物的同时,暗示着美好却不可及的现实。最后两句“铜瓶堕泉钗堕地,君心何得生离异”,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深切的离愁别绪,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哀。

诗词中,王恭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读者对女性的命运产生深刻的共鸣,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体命运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钗堕地无全股:玉钗掉落在地,已经失去完好,暗示女子的命运破碎。
  2. 双凤蟠龙两分去:用凤和龙的意象,形容美丽的装饰品分离,反映内心的痛苦。
  3. 虽藏匣底终弃捐:即使被珍藏,终究会被遗弃,显示无奈和悲哀。
  4. 欲卖傍人不直钱:想要卖给别人,却得不到应有的价值,表达对命运的不满。
  5. 轱辘宛转黄金井:描绘美好与富贵,却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6. 手挽铜瓶系纤绠:提着的铜瓶象征着脆弱的联系,暗示命运的无常。
  7. 谁知绠断瓶堕泉:绳子断了,瓶子掉入深泉,象征着失去联系,陷入绝望。
  8. 千尺深沉不窥影:深水中无法看到影子,象征情感的深邃与不可知。
  9. 铜瓶堕泉钗堕地:两者的同时失落,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女子的双重悲惨。
  10. 君心何得生离异:最后问君心如何忍受离别,表达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钗”与“铜瓶”的对比,象征着美丽与脆弱。
  • 拟人:通过将物品赋予情感,深化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铜瓶堕泉钗堕地”,形成整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与思考,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在爱情与命运面前的无奈与绝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钗:象征女性的美丽与地位。
  • 铜瓶:代表脆弱与无奈。
  • 深泉:象征深不可测的命运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玉钗”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丽与地位
    C. 权力
    D. 友谊

  2. 填空题:在诗中,“铜瓶堕泉”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黄金井”象征着美好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对/错)

答案

  1. B
  2. 失去联系与命运的绝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比较王恭的《妾薄命》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两者都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但王恭更多地从物象入手,描绘了具体的失落场景,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女性在不同背景下的命运。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王恭诗集》
  • 相关的古典诗词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