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时间: 2025-01-06 09:30:45

白露零黄苇,残阳敛翠烟。

人间摇落自年年。

秋水一泓澄澈却依然。

云破星争出,盱睢据暮天。

欺他迟月已过弦。

不道廿馀宵后尚能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白露零黄苇,残阳敛翠烟。
人间摇落自年年。
秋水一泓澄澈却依然。
云破星争出,盱睢据暮天。
欺他迟月已过弦。
不道廿馀宵后尚能圆。

白话文翻译:

白露时节,露珠打湿了黄苇,夕阳收敛了青翠的烟雾。
人世间的摇落,年复一年。
秋水一泓清澈,依然如故。
云朵破开,星星争相闪现,
盱眙山高耸在暮色的天空。
欺骗他的是,迟来的月亮已经过了弦。
谁曾想,二十多天后它依旧能够圆满。

注释: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指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凉。
  • 黄苇:指生长在湿地的黄色芦苇。
  • 残阳:夕阳,寓意光阴的流逝。
  • 秋水:秋天的水,象征清澈和宁静。
  • 云破星争出:形容云层散开,星星显现的情景。
  • 盱睢:指盱睐山,在此处作为地理意象。
  • 迟月已过弦:指月亮的弦形状态,表示月亮的变化。
  • 廿馀宵:二十多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石声汉,近代诗人,生平较少流传,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象,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白露”这一节气带来的季节变迁之美。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以其婉约而富有哲理的意境,展现了秋季的宁静与深邃。诗中以“白露”为起点,描绘了黄苇上的露珠以及夕阳下的变化,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摹,也暗含了人生无常的哲理。尤其是“人间摇落自年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用“秋水一泓澄澈却依然”来表现对宁静的向往,形成了人世间的喧嚣与自然的清澈之间的对比。

“云破星争出”,在描绘夜空景象的同时,也象征着希望的闪现。最后,诗中的“迟月已过弦”与“不道廿馀宵后尚能圆”则进一步引发对时间的思考,尽管时光流转,月亮依旧可以圆满,给人以安慰和希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既有对秋天的欣赏,也有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白露零黄苇”:描写秋天的景象,揭示季节的更替。
    • “残阳敛翠烟”:夕阳的余晖收起了青翠的烟雾,象征着光阴的流逝。
    • “人间摇落自年年”:表达了人世间的无常,时间的无情。
    • “秋水一泓澄澈却依然”: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传达出一种安宁的感觉。
    • “云破星争出”:描绘夜空星斗闪烁的美丽,寓意希望。
    • “盱睢据暮天”:高耸的山峦在黄昏时分,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 “欺他迟月已过弦”:月亮的变化,隐喻人生的起伏。
    • “不道廿馀宵后尚能圆”:虽然时间在流逝,但月亮依旧能恢复圆满,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轮回。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月亮的变化,形象生动。
    • 对仗:如“云破星争出”与“盱睢据暮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自然景色与人世无常展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 白露:象征着秋天的开始,代表着生命的转折。
  • 黄苇: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脆弱。
  • 残阳:象征光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秋水:清澈明亮,象征内心的宁静。
  • 云与星:象征希望与梦想的闪现。
  • 月亮:变化与圆满,象征人生的起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露”在诗中代表的是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黄苇”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繁荣
    B. 脆弱
    C. 坚韧
    D. 野性

  3. “云破星争出”描绘的意象主要是?
    A. 黑暗
    B. 希望
    C. 悲伤
    D.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秋词》 by 刘禹锡

诗词对比

  1. 杜甫的《秋夕》

    • 主题:对秋天的感伤与对生命的思考。
    • 对比: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忧伤。
  2. 刘禹锡的《秋词》

    • 主题:对秋天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
    • 对比:更带有哲理性和乐观的情绪。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白话文经典诗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