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端午》
时间: 2025-01-02 00:26: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 端午 纪映淮 〔明代〕
闲窗独坐病馀身。惊闻画鼓闹,在河津。始知节届佩符辰。彩丝系,输与少年人。一岁一番新。年光催短鬓。暗伤神。感时怀古欲沾巾。湘江渺,何处吊灵均。
白话文翻译:
独自坐在安静的窗前,身体还在病后恢复中。突然听到远处鼓声喧闹,原来是在河边。这时才知道端午节到了,该佩戴符咒了。彩色丝线系在身上,但这些活动还是留给年轻人吧。每年都有新的变化,时光催人老,头发渐渐变短。暗自伤感。感慨时光流逝,怀念古人,几乎要落泪。湘江那么遥远,到哪里去祭奠屈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闲窗:安静的窗户。
- 病馀身:病后恢复中的身体。
- 画鼓:装饰华丽的鼓。
- 河津:河边。
- 节届:节日到来。
- 佩符辰:佩戴符咒的日子,指端午节。
- 彩丝系:系上彩色丝线,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 输与:留给。
- 年光:时光。
- 短鬓:变短的头发,指衰老。
- 感时怀古:感慨时光流逝,怀念古人。
- 湘江渺:湘江遥远。
- 吊灵均:祭奠屈原,屈原字灵均。
典故解析:
- 佩符辰:端午节佩戴符咒的习俗,源于古代驱邪避疫的传统。
- 湘江渺,何处吊灵均:指屈原,他在湘江投江自尽,后世在端午节纪念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纪映淮,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端午节,诗人独自在家,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听到外面的鼓声,意识到端午节的到来。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传统节日的淡淡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诗人独自在家,身体不适,听到外面的鼓声,引发对节日的感慨。诗中“闲窗独坐病馀身”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病后的虚弱,“惊闻画鼓闹,在河津”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将诗人从孤独中拉出,意识到节日的到来。“始知节届佩符辰”一句,点明了端午节的主题,而“彩丝系,输与少年人”则表达了对年轻活力的羡慕和对自身衰老的无奈。最后,“感时怀古欲沾巾”和“湘江渺,何处吊灵均”则深化了诗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屈原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窗独坐病馀身”:诗人独自坐在安静的窗前,身体还在病后恢复中,营造出一种孤独和虚弱的氛围。
- “惊闻画鼓闹,在河津”:突然听到远处鼓声喧闹,原来是在河边,通过声音的描写,将诗人从孤独中拉出,意识到节日的到来。
- “始知节届佩符辰”:这时才知道端午节到了,该佩戴符咒了,点明了端午节的主题。
- “彩丝系,输与少年人”:彩色丝线系在身上,但这些活动还是留给年轻人吧,表达了对年轻活力的羡慕和对自身衰老的无奈。
- “一岁一番新”:每年都有新的变化,时光催人老,头发渐渐变短。
- “年光催短鬓”:时光催人老,头发渐渐变短,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
- “暗伤神”:暗自伤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感时怀古欲沾巾”:感慨时光流逝,怀念古人,几乎要落泪,深化了诗的情感。
- “湘江渺,何处吊灵均”:湘江那么遥远,到哪里去祭奠屈原呢?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拟人:“年光催短鬓”中,将时光拟人化,仿佛时光有意识地催人老去。
- 比喻:“彩丝系,输与少年人”中,将彩色丝线比喻为年轻人的活力,表达了对年轻活力的羡慕。
- 对仗:“闲窗独坐病馀身”与“惊闻画鼓闹,在河津”形成对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节日的喧闹。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传统节日的淡淡忧伤。诗人通过端午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年轻活力的羡慕和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以及对屈原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闲窗:安静的窗户,象征孤独和宁静。
- 病馀身:病后恢复中的身体,象征虚弱和无奈。
- 画鼓:装饰华丽的鼓,象征节日的喧闹。
- 河津:河边,象征节日的场所。
- 彩丝:彩色丝线,象征节日的习俗。
- 年光:时光,象征流逝和衰老。
- 短鬓:变短的头发,象征衰老。
- 湘江:湘江,象征屈原和传统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闲窗独坐病馀身”描绘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孤独和虚弱 B. 兴奋和健康 C. 忙碌和充实 D. 悲伤和绝望
-
“惊闻画鼓闹,在河津”中的“画鼓”指的是什么? A. 装饰华丽的鼓 B. 普通的鼓 C. 乐器 D. 节日装饰
-
“始知节届佩符辰”中的“佩符辰”指的是什么节日? A. 春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元宵节
-
“彩丝系,输与少年人”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羡慕? A. 年轻活力 B. 财富 C. 地位 D. 知识
-
“感时怀古欲沾巾”中的“怀古”指的是怀念谁?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答案:
- A
- A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屈原的《离骚》: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表达了对端午节的感慨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词对比:
- 纪映淮的《小重山 端午》与杜甫的《端午日赐衣》:两者都表达了对端午节的感慨,但纪映淮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杜甫的《端午日赐衣》。
- 《全明诗》:收录了纪映淮的《小重山 端午》。
- 《屈原集》:收录了屈原的《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