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玉楼春》

时间: 2025-01-06 08:49:01

沈吟不语晴窗畔。

小字银钩题欲遍。

云情散乱未成篇,花骨敧斜终带软。

重重说尽情和怨。

珍重提携常在眼。

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沈吟不语晴窗畔。小字银钩题欲遍。云情散乱未成篇,花骨敧斜终带软。重重说尽情和怨。珍重提携常在眼。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窗边沉思不语。小巧的字迹像银钩一样,想要题写遍每一处。云彩的心情散乱,未能成篇,花儿的骨架倾斜,终究带着柔软。反复诉说着情感和怨恨。珍重地提携,常常在眼前。暂时得以亲近那纤细如玉的手指,反而羡慕那缕金红象管。

注释:

  • 沈吟:沉思。
  • 银钩:形容字迹小巧精致。
  • 云情:比喻心情或思绪。
  • 花骨:比喻花的形态。
  • 敧斜:倾斜。
  • 珍重提携:珍惜并提携。
  • 玉纤纤:形容女子手指纤细。
  • 缕金红象管:指精美的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邴(生卒年不详),字文叔,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和表达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作者在窗边沉思时所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精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晴窗边的沉思情景。诗中“小字银钩题欲遍”展现了作者对书写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追求。而“云情散乱未成篇”和“花骨敧斜终带软”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纷乱和对外在美的欣赏。最后两句“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则透露出作者对精致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独特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沈吟不语晴窗畔:作者在晴朗的窗边沉思,不发一言。
  2. 小字银钩题欲遍:形容字迹小巧精致,想要题写遍每一处。
  3. 云情散乱未成篇:比喻心情或思绪散乱,未能成篇。
  4. 花骨敧斜终带软:比喻花的形态倾斜,终究带着柔软。
  5. 重重说尽情和怨:反复诉说着情感和怨恨。
  6. 珍重提携常在眼:珍惜并提携,常常在眼前。
  7. 暂时得近玉纤纤:暂时得以亲近那纤细如玉的手指。
  8. 翻羡缕金红象管:反而羡慕那缕金红象管(精美的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字银钩”、“云情散乱”、“花骨敧斜”等。
  • 拟人:如“花骨敧斜终带软”。
  • 对仗:如“重重说尽情和怨”与“珍重提携常在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精致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独特追求。

意象分析:

  • 银钩:形容字迹小巧精致。
  • 云情:比喻心情或思绪。
  • 花骨:比喻花的形态。
  • 玉纤纤:形容女子手指纤细。
  • 缕金红象管:指精美的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字银钩”形容的是什么? A. 云彩 B. 字迹 C. 花骨
  2. “云情散乱未成篇”中的“云情”比喻的是什么? A. 心情 B. 天气 C. 风景
  3. “花骨敧斜终带软”中的“花骨”比喻的是什么? A. 花的形态 B. 花的颜色 C. 花的香气
  4. “暂时得近玉纤纤”中的“玉纤纤”形容的是什么? A. 女子手指 B. 笔 C. 纸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追求。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诗词对比:

  • 李邴的《木兰花/玉楼春》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追求,但李邴的诗更加细腻和内省,而苏轼的诗则更加豪放和外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邴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词作的深入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