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令 李邴 〔宋代〕 双绿。淡匀拂。两脸春融光透玉。起来却怕东风触。本是一团香玉。飞鸾台上看未足。贮向阿娇金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双绿。淡匀拂。两脸春融光透玉。起来却怕东风触。本是一团香玉。飞鸾台上看未足。贮向阿娇金屋。
白话文翻译:两颊涂上淡淡的绿色,轻轻地均匀涂抹。脸庞如同春日融化的光芒,透出玉一般的光泽。起身时却担心东风的触碰。原本就是一团如香玉般的美人。在飞鸾台上观赏仍觉不够。应该珍藏在阿娇的金屋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绿:指女子两颊上的妆容,通常为淡淡的绿色。
- 淡匀拂:轻轻地均匀涂抹。
- 春融:春日融化的景象,此处比喻女子脸庞的光泽。
- 光透玉:形容女子脸庞光泽如玉。
- 东风触:东风的触碰,此处指外界的干扰。
- 香玉:比喻女子美貌如香玉。
- 飞鸾台:古代宫殿中的高台,此处指观赏女子美貌的地方。
- 阿娇金屋:指汉武帝宠妃阿娇的居所,此处比喻珍藏美人的地方。
典故解析:
- 阿娇金屋:典出《汉武故事》,汉武帝宠妃陈阿娇的居所,后用来比喻珍藏美人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婉约细腻著称。此诗描绘女子妆容之美,表达了对美人的珍视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观赏某位女子妆容时,被其美貌所吸引,从而产生了珍藏美人的想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妆容之美,通过“双绿”、“淡匀拂”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女子脸庞的细腻与光泽。诗中“两脸春融光透玉”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将女子的脸庞比作春日融化的光芒,透出玉一般的光泽,形象生动。后文“起来却怕东风触”,则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美貌的珍视,担心外界的干扰会破坏这份美。最后两句“飞鸾台上看未足。贮向阿娇金屋”,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美貌的无限珍视,希望将其珍藏在如同阿娇金屋般的地方,以保护这份美。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女子妆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绿。淡匀拂。”:描绘女子两颊上的妆容,淡淡的绿色,轻轻地均匀涂抹。
- “两脸春融光透玉。”:比喻女子脸庞的光泽如春日融化的光芒,透出玉一般的光泽。
- “起来却怕东风触。”:表达了对女子美貌的珍视,担心外界的干扰会破坏这份美。
- “本是一团香玉。”:比喻女子美貌如香玉。
- “飞鸾台上看未足。”:在飞鸾台上观赏仍觉不够,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美貌的无限珍视。
- “贮向阿娇金屋。”:希望将女子珍藏在如同阿娇金屋般的地方,以保护这份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两脸春融光透玉”,将女子的脸庞比作春日融化的光芒,透出玉一般的光泽。
- 拟人:如“起来却怕东风触”,将东风拟人化,表达了对女子美貌的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妆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珍视,表达了对女子美貌的无限珍视和希望将其珍藏在安全地方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绿:女子两颊上的妆容,淡淡的绿色。
- 春融:春日融化的景象,比喻女子脸庞的光泽。
- 光透玉:形容女子脸庞光泽如玉。
- 香玉:比喻女子美貌如香玉。
- 飞鸾台:古代宫殿中的高台,此处指观赏女子美貌的地方。
- 阿娇金屋:比喻珍藏美人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双绿”指的是什么? A. 女子的眼睛 B. 女子的两颊妆容 C. 女子的衣服 答案:B
-
“两脸春融光透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
诗中“阿娇金屋”的典故出自哪里? A. 《汉武故事》 B. 《史记》 C. 《后汉书》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描绘女子妆容之美,风格相近。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女子妆容之美,风格相近。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李邴《调笑令》:两首诗都描绘女子妆容之美,但李清照的诗更加婉约细腻,李邴的诗则更加直接生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李清照词选》
- 《苏轼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