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悼稚
稚子比来骑竹马,
犹疑只在屋东西。
莫言道者无悲事,
曾听巴猿向月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父母对幼子逝去的深切哀痛。诗中描绘了孩子骑着竹马玩耍的天真场景,然而这种欢乐的时光却已不再,留给父母的只有无尽的思念与悲痛。虽然有人说世上没有悲伤的事情,但我曾听过巴猿在月下哀啼,想起孩子的离去,心中怎能无悲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竹马:用竹子做的马,古时儿童玩耍的玩具。
- 犹疑:徘徊、犹豫的意思。
- 道者:传道或作道的人,这里指的是某些人。
- 无悲事:没有悲伤的事情。
- 巴猿:指巴山地区的猿,常用作悲伤的象征。
- 月啼:月下啼叫,形象地表现出哀伤。
典故解析:
- 巴猿向月啼:在古诗中常用猿声来象征哀痛,巴山地区的猿叫声在月夜中显得特别凄凉,强调了诗人的悲伤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字子华,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以生活琐事和个人感受为主题,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社会上对生命的思考及对儿童的珍视使得诗人对幼子之死深感痛惜,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该时期也是唐代盛世,生活富足,但家庭的悲痛却依然真实。
诗歌鉴赏:
《悼稚》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父母对子女的深厚情感与不可承受的失落。诗的开头描绘了小孩骑竹马的天真无邪,构建了一幅快乐的画面,然而接下来的转折却让人心痛,欢乐的场景被失去所取代。诗人用“犹疑只在屋东西”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似乎孩子的欢声笑语仍在耳边回响,却再也无法触及。最后两句则更进一步,强调了即使有人说生活中没有悲伤,但面对失去亲人的现实,任何人都无法无动于衷。诗中通过巴猿的啼叫,传达出一种普遍的悲伤与孤独感,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这首诗不仅是对逝去幼子的悼念,也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反思,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稚子比来骑竹马:描绘了孩子玩耍的天真状态,竹马象征着童年无忧的快乐。
- 犹疑只在屋东西: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牵挂与思念,似乎在屋子里徘徊不定,难以接受现实。
- 莫言道者无悲事:反驳那些轻视悲伤的人,强调失去亲人是无法忽视的痛苦。
- 曾听巴猿向月啼:通过猿声表现悲痛,暗示即使在美丽的月夜,悲伤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对比:快乐的玩耍与悲痛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猿的啼叫赋予情感,象征人类的悲伤。
- 象征:竹马象征童年,猿声象征失去的哀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幼子逝去的哀痛,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强调了亲情的珍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反映出深层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马:象征无忧无虑的童年,代表了纯真和快乐。
- 巴猿:象征悲伤和孤独,强调失去带来的深切哀痛。
- 月:常象征思念与孤独,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稚子”指的是什么? A. 老人
B. 幼小的孩子
C. 成人
D. 动物 -
诗人用什么动物来象征悲伤? A. 鸟
B. 猿
C. 狗
D. 马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亲情与生命的脆弱
C. 战争与和平
D. 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悼稚》和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然而在情感的表达上更显平和,而《悼稚》则充满了对失去的痛苦,情感更加浓烈,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层次与主题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