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

时间: 2025-01-19 13:51:55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

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

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

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

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

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

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

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

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

宝塔宝楼阁,重檐交梵天。

譬如一明珠,共赞光白圆。

天魔波旬等,降伏金刚坚。

野叉罗刹鬼,亦赦尘垢缠。

乃致金翅鸟,吞龙护洪渊。

一十一众中,身意皆快然。

八河注大海,中有楞伽船。

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

天子事端拱,大臣行其权。

玉堂无蝇飞,五月冰凛筵。

尽力答明主,犹自招罪愆。

九族无白身,百花动婵娟。

神圣恶如此,物华不能妍。

禄山一微胡,驱马来自燕。

宛彼宫阙丽,如何犬羊膻。

苦哉千万人,流血成丹川。

此辈之死后,镬汤所熬煎。

业风吹其魂,猛火烧其烟。

独有丁行者,无忧树枝边。

市头盲老人,长者乞一钱。

韬照多密用,为君吟此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
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
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
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
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
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
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
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
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
宝塔宝楼阁,重檐交梵天。
譬如一明珠,共赞光白圆。
天魔波旬等,降伏金刚坚。
野叉罗刹鬼,亦赦尘垢缠。
乃致金翅鸟,吞龙护洪渊。
一十一众中,身意皆快然。
八河注大海,中有楞伽船。
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
天子事端拱,大臣行其权。
玉堂无蝇飞,五月冰凛筵。
尽力答明主,犹自招罪愆。
九族无白身,百花动婵娟。
神圣恶如此,物华不能妍。
禄山一微胡,驱马来自燕。
宛彼宫阙丽,如何犬羊膻。
苦哉千万人,流血成丹川。
此辈之死后,镬汤所熬煎。
业风吹其魂,猛火烧其烟。
独有丁行者,无忧树枝边。
市头盲老人,长者乞一钱。
韬照多密用,为君吟此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的生活和对佛法的思考。诗中提到佛陀和孔子,象征着智慧与教化。诗人提到曹溪的第六祖,表示对禅宗的尊敬,并思考修行者的艰辛。百余和尚在萧寺中,清晨烟火袅袅,生活的艰辛与修行的孤独交织在一起。诗中提到世间的苦难与人性的复杂,最终强调无生的忍耐和内心的宁静。诗的最后,提到一位丁行者与盲老人的乞求,寓意着对生活的关注与对他人困境的同情。

注释:

  • 化佛:指化身的佛,表现佛教的教义。
  • 仲尼:指孔子,象征儒家思想。
  • 曹溪第六祖:指禅宗的六祖惠能。
  • 大圣:指佛教中的大成就者。
  • 无生因忍全:强调忍耐的重要性,以获得超脱。
  • 天魔波旬:佛教中的魔王,象征邪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探讨佛教哲理与人生思考,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佛教盛行的时期。顾况在寺庙中观察修行者的生活,思考人世间的苦难,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与对世俗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吸引人。开篇通过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对比,展示了修行者的生活与追求。诗中对曹溪第六祖的提及,传达出禅宗对耐心和坚持的重视。诗人在描绘寺庙生活的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尤其是对贫困与苦难的同情。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将个人的修行与社会的苦难结合在一起,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世俗纷扰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结尾部分提到丁行者与盲老人的形象,象征着对生活的关怀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使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充满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化佛示持帚:佛陀用手持扫帚,象征清净与教化。
  2. 仲尼称执鞭:孔子称为持鞭者,引申至教化的责任。
  3. 列生御风归:列子驾风而归,隐喻超脱尘世的追求。
  4. 饲豕如人焉:暗示人与动物的关系,探讨人性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行者比作持扫帚的佛,象征清净与教化。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通过丁行者与盲老人,象征着对生活的关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佛法的追求与对世俗苦难的反思,强调忍耐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与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化佛:清净、智慧。
  • 仲尼:教化、伦理。
  • 百馀僧:修行、共同体。
  • 丁行者:平民、皈依。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佛教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化佛”指的是哪位佛教人物?
    A. 释迦牟尼
    B. 文殊菩萨
    C. 阿弥陀佛
    D. 观音菩萨

  2. 诗中“独有丁行者”的含义是什么?
    A. 一位修行者
    B. 一位普通人
    C. 一位高僧
    D. 一位国王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顾况 vs. 王维:两者都关注人间苦难与心灵的宁静,但顾况更偏向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多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顾况诗集》

相关诗句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下一句是什么

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上一句是什么

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下一句是什么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上一句是什么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下一句是什么

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上一句是什么

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下一句是什么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上一句是什么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下一句是什么

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上一句是什么

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下一句是什么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上一句是什么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下一句是什么

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上一句是什么

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下一句是什么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上一句是什么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下一句是什么

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上一句是什么

化佛示持帚,下一句是什么

仲尼称执鞭。上一句是什么

仲尼称执鞭。下一句是什么

列生御风归,上一句是什么

列生御风归,下一句是什么

饲豕如人焉。上一句是什么

饲豕如人焉。下一句是什么

曹溪第六祖,上一句是什么

曹溪第六祖,下一句是什么

踏碓逾三年。上一句是什么

踏碓逾三年。下一句是什么

伊人自何方,上一句是什么

伊人自何方,下一句是什么

长绶趋遥泉。上一句是什么

长绶趋遥泉。下一句是什么

开士行何苦,上一句是什么

开士行何苦,下一句是什么

双瓶胝两肩。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