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废寺》

时间: 2025-01-19 15:29:14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

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

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

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
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
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
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我不知道属于哪个世界,竟然与南朝的景象相似。
石头铺成的小路无人打扫,松树门口被火焚烧得很严重。
残破的幡旗依然悬挂在寺院的塔楼上,旧的木板仍然支撑着桥。
几卷残存的经书在这里,字迹已经模糊,似乎快要消失了。

注释

  • 何世界:不知是哪一个世界,表示对现实的迷茫和失落。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盛行的文化与建筑风格。
  • 石路:指用石头铺成的小路,暗示荒废与无人打理。
  • 松门:松树做的门,象征着寺庙的入口。
  • 断幡:指破损的佛教旗帜,象征着信仰的衰落。
  • :寺庙。
  • 故板:旧的木板,指桥的构造,反映出寺庙的残破与岁月的无情。
  • 残经:残破的经典书籍,象征着文化的遗失。
  • 字欲销:字迹接近消失,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遗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约公元700年—公元770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今江苏省。他的诗风独特,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事的敏感感受。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人生、历史的思考与感慨,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经废寺》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的时期。诗人所描绘的是一个废弃寺庙的景象,通过对寺庙的描写,反映出古文化的衰落与人心的失落。诗人可能在游历中看到这样的景象,因而生发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经废寺》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诗的开头以“何世界”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在此地的迷茫与不安,似乎在暗示着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渴望。接着,诗人用“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描绘出一幅荒凉的画面,传达出寺庙的无人打理与遭受的毁灭,表现出人世间的冷漠与无情。特别是“断幡犹挂刹”,在残破与遗弃中仍有一丝信仰的残留,仿佛在嘲笑时间的无情与信仰的脆弱。

最后两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不仅让人感受到文化的伟大与脆弱,也引发了对历史遗失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文化遗失的惋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知何世界:诗人对所处环境感到陌生与困惑。
  2. 有处似南朝:将此地与南朝相提并论,暗示其曾经的繁华。
  3. 石路无人扫:人迹罕至,暗示荒废。
  4. 松门被火烧:寺庙受损,象征信仰的破灭。
  5. 断幡犹挂刹:残破的信仰依然存在,反映出人们对往昔的依恋。
  6. 故板尚支桥:旧物依旧,象征历史的沉重。
  7. 数卷残经在:文化遗留,表现出信仰的消逝。
  8. 多年字欲销:字迹模糊,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遗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物品赋予情感,比如“字欲销”,使得文化的消亡更为生动。
  • 象征:寺庙、经书等都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反映出人类文明的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遗失的感慨以及对人心冷漠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与对文化记忆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废寺:象征着信仰的衰退与文化的遗失。
  • 石路: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荒凉。
  • 松门:隐喻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废。
  • 残经:象征文化的遗留与消逝,反映出对传统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朝”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 A. 唐代
    • B. 南北朝时期
    • C. 宋代
    • D. 明代
  2. 诗中“数卷残经在”中的“残经”指的是什么?

    • A. 完整的经典
    • B. 破损的经典
    • C. 新书
    • D. 古籍
  3.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体现了哪些方面?

    • A. 欢乐
    • B. 惆怅与无奈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1. B. 南北朝时期
  2. B. 破损的经典
  3. B. 惆怅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经废寺》均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但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之气,而顾况的作品则显得更加细腻与沉重。
  • 《登高》同样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但杜甫更注重社会现实的描写,而顾况则更关注个人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