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代人赠吹箫赵生》
时间: 2025-01-01 16:28: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代人赠吹箫赵生
作者: 刘敏中 〔元代〕
甚无情枯竹,使人喜使人悲。
爱太古遗音,承平旧曲,吹尽参差。
千秋凤台人去,算风流只有赵郎知。
秋晚楼空月夜,日长人静花时。
酒阑更与尽情吹。
欲起不能归。
怕幽壑潜蛟,孤舟嫠妇,掩泣惊飞。
伤心少年行乐,奈春风不染鬓边丝。
静倚阑干十二,醉魂飞瑶池。
白话文翻译:
这段枯竹毫无情感,令人喜悦又令人悲伤。
我喜欢那太古遗留下来的音韵,承平时期的旧曲调,吹奏得有些参差。
千秋以来,凤台上的人已经离去,真正的风流人物只有赵郎知晓。
秋天的夜晚,楼台空荡,月色朦胧,白天漫长,人静花时。
酒已喝尽,更是尽情地吹奏。
想要起身却无法回去,
惧怕那幽深的山谷藏有潜藏的蛟龙,孤舟上的寡妇掩泣而惊飞。
伤心的少年在行乐,奈何春风却不染他鬓边的白发。
我静静倚在栏杆上,醉意飘飞,仿佛飞到了瑶池之中。
注释:
- 甚: 何其,表示程度深。
- 无情: 形容枯竹没有感情,暗喻人心冷漠。
- 太古: 指非常遥远的古代。
- 承平: 指太平盛世。
- 凤台: 可能指传说中的凤求凰的地点,也有象征风流韵事的意味。
- 嫠妇: 寡妇,失去丈夫的女人。
- 鬓边丝: 指白发,象征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敏中,元代著名词人,生于元英宗至治年间,后期流亡,作品多以词为主,风格清丽婉转,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创作于元代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赵生的赠歌,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感慨,寄托了对美好昨日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词作。开篇便以“甚无情枯竹”引入,表明了事物的变化无常和人情的冷漠。竹子象征着清雅和坚贞,但在此处却显得无情,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接着,通过对古曲的追忆,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赵生的风流倜傥在词中被描绘得生动而鲜活,然而这种风流与现实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词人内心的忧伤。
词中多次提到秋天的意象,象征着衰败与离别,尤其“秋晚楼空月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饮酒作乐的欲望与无奈交织,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冲突。最后一段对少年与春风的描写更是让人感受到时光荏苒,令人唏嘘。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无奈的感叹,展示了词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甚无情枯竹,使人喜使人悲。”:开篇以无情的枯竹引入,寓意人心的变迁。
- “爱太古遗音,承平旧曲,吹尽参差。”:对古老音乐的热爱,体现了对历史的追忆。
- “千秋凤台人去,算风流只有赵郎知。”:表明了风流人物的孤独,只有赵生明白其内涵。
- “秋晚楼空月夜,日长人静花时。”:描绘了孤独的秋夜,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酒阑更与尽情吹。”:在酒后尽情吹奏,放纵自己以逃避现实。
- “欲起不能归。”: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疲惫。
- “怕幽壑潜蛟,孤舟嫠妇,掩泣惊飞。”:暗示着对未知的恐惧与孤独的感受。
- “伤心少年行乐,奈春风不染鬓边丝。”:对年华流逝的感慨,青春与老去的对比。
- “静倚阑干十二,醉魂飞瑶池。”:结束时的醉态,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以“枯竹”比喻内心的孤寂与无情。
- 拟人: “春风不染”赋予春风以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 词句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人生变迁与内心的苦楚,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竹: 代表孤独与无情。
- 秋月: 象征凄凉与沉思。
- 酒: 代表逃避现实的方式。
- 孤舟: 象征孤独与无助。
- 瑶池: 理想境界的象征,梦想与美好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的“枯竹”象征什么?
- A. 坚韧
- B. 无情
- C. 美丽
- D. 富贵
-
诗中提到的“赵郎”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一个历史人物
- C. 一位风流才子
- D. 以上皆是
-
“奈春风不染鬓边丝”中的“春风”指什么?
- A. 春天
- B. 年轻
- C. 生命的流逝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时光的感慨,但刘敏中的词更加强调孤独与失落,而苏轼的作品则充满了对理想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