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沈柏寒临大痴富春山图长卷,属题。柏寒六十后始学画》
时间: 2025-01-01 16:0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沈柏寒临大痴富春山图长卷,属题。柏寒六十后始学画
作者:汪东 〔清代〕
指凌虚秀起,乍惊认富春山。
有叠嶂萦回,疏林莽宕,流水弯环。
荒滩。坐垂钓处,总一时移置小窗閒。
展卷不妨卧对,旧游如可追还。
前贤。胜迹凋残。空怅想劫灰寒。
藉粉本钩摹,恍然再睹,千古云烟。
参禅。悟真画理,笑昔邪犹是近中年。
惟许吴兴同调,更添翠竹千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富春山的秀丽景色,初见之时让我惊讶于它的美。山峦重叠,树林稀疏,流水蜿蜒而过。荒滩上,我曾在这里垂钓,时光仿佛让我重回小窗前的悠闲。展开画卷,悠然自得,旧日游历似乎可以追忆。前人的胜迹已然凋零,令人空虚感叹时光的无情。借助粉本钩摹,恍若再次目睹千古的风云变幻。参禅悟道,领悟真正的画理,笑自己曾经的迷茫,现在看来不过是近年的事情。唯有与吴兴的调子相同,更添了翠竹千竿的意趣。
注释:
- 凌虚:指高耸入云的意思。
- 乍惊:突然惊讶,形容初见的感受。
- 疏林莽宕:稀疏的树林和广大的原野。
- 移置:移动,改变位置。
- 劫灰寒:指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而变得冷清的景象。
- 藉粉本钩摹:用粉本(即底本)进行描摹。
- 千古云烟:形容历史的变迁如烟消云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年不详。其一生致力于诗词和绘画的创作,尤其是对山水画的研究和实践。晚年开始习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是在汪东临摹沈柏寒的《富春山图》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这幅名画的感悟及对往昔的怀念。此词反映了他对山水画的热爱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通过描绘富春山的美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的“指凌虚秀起,乍惊认富春山”一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山水画卷之中,瞬间引发出对于自然的惊叹。而后面逐渐展开的景象描写则表现了山水的层次感与变化,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悠闲与陶醉。
在情感上,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思考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深邃的气息。尤其是“前贤胜迹凋残”一句,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间的无奈,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最后的“惟许吴兴同调,更添翠竹千竿”,将现实的美景与心灵的感悟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指凌虚秀起,乍惊认富春山:手指向高耸的山,突然认出是富春山。
- 有叠嶂萦回,疏林莽宕,流水弯环:山峦层叠,树林稀疏,溪水蜿蜒流过。
- 荒滩。坐垂钓处,总一时移置小窗閒:在荒滩上,曾经垂钓的地方,时光仿佛让我回到那扇小窗前的悠闲。
- 展卷不妨卧对,旧游如可追还:展开画卷,躺着欣赏,仿佛旧日的游历可以追忆。
- 前贤。胜迹凋残。空怅想劫灰寒:前人的胜迹已然凋零,令人感到空虚与无奈。
- 藉粉本钩摹,恍然再睹,千古云烟:借助粉本描摹,仿佛再次目睹那千古的变迁。
- 参禅。悟真画理,笑昔邪犹是近中年:参禅悟道,领悟真正的画理,笑自己曾经的迷茫。
- 惟许吴兴同调,更添翠竹千竿:唯有与吴兴的调子相同,更添了翠竹千竿的意趣。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千古云烟”,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如烟般散去。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倒装:如“乍惊认富春山”,将惊讶的情感放在前面,增强了表现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富春山:象征自然之美,令人心醉的山水景色。
- 疏林:代表着空灵与宁静的意境。
- 流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 荒滩:体现历史的沉淀与沧桑感。
- 翠竹:象征着坚韧与生机,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凌虚秀起”是指什么? A. 高耸入云的山
B. 低洼的水面
C. 繁茂的树林
D. 荒凉的沙漠 -
“参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A. 对佛教的敬仰
B. 对艺术的思考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历史的追溯 -
“千古云烟”指代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的变迁
C. 人生的短暂
D. 个人的成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描绘山水,但更注重自我感悟与哲理思考。
- 李白《庐山谣》:强调自然的豪放与壮丽,相比之下汪东的词更显细腻与内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山水画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