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词二首》
时间: 2025-01-06 13:23: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夭夭花里千家住,总为当时隐暴秦。
归去不论无旧识,子孙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
纵令记得山川路,莫问当时州县名。
白话文翻译:
在那繁花似锦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人家栖息,但他们都因当年的暴秦而隐退。归去的路上无须在意旧日的熟识,如今的子孙也是他人的后代。秦朝的老翁回到汉朝,仿佛白鹤一般飞回辽城。即便记得那些山川的路径,也无须去问当时的州县名称。
注释:
字词注释:
- 夭夭:形容花盛开的样子。
- 暴秦:指历史上残暴的秦朝。
- 旧识:旧日相识的人。
- 子孙:后代。
- 归汉世:指回到汉朝的时代。
- 辽城:古代地名,象征远方的归宿。
- 州县名: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
典故解析:
- “暴秦”指的是秦朝对民众的压迫与残酷统治。
- “白鹤返辽城”借用白鹤的意象,象征着归隐与自由,传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承志,号肩吾,生卒年不详,诗风自然清新,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但也反映了对历史的缅怀与对现实的思考。施肩吾在此诗中以桃源为背景,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桃源词二首》通过对一片繁花似锦的桃源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变迁的思索。诗中提到“千家住”与“隐暴秦”,对比了桃源的宁静与历史的动荡,突出了人们因暴秦而隐退的无奈。接着,诗人以“归去不论无旧识”表达了对过往人事的淡然,强调了子孙后代与他人无异,增强了历史的无情感。在“秦世老翁归汉世”中,诗人运用白鹤的意象,象征着对理想归宿的向往,传达了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莫问当时州县名”则是对历史的超脱,强调了现实生活的珍贵,抑或是对历史遗忘的无奈,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反思,令人深思。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颇具层次感,情感的表达上则显得细腻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夭夭花里千家住:描绘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暗示桃源的宁静与和谐。
- 总为当时隐暴秦:揭示隐者的原因,反映历史的残酷与民众的无奈。
- 归去不论无旧识:表达对旧日情谊的淡漠,强调人事已非。
- 子孙今亦是他人:强调后代人与他人一样,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 秦世老翁归汉世:借用历史人物的变化,表现时间的流逝。
- 还同白鹤返辽城:白鹤象征自由与归隐,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纵令记得山川路:即便能记得过去的景象。
- 莫问当时州县名:对历史的淡然,强调当前生活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者比作白鹤,象征自由与超脱。
- 对仗:如“夭夭花里千家住 / 总为当时隐暴秦”,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历史的变迁让人们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的淡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寄托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 白鹤:象征着自由与超脱,代表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山川: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历史的记忆,反映出人们对故土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桃源词二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施肩吾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暴秦”主要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汉朝
- B. 唐朝
- C. 秦朝
-
诗中的“白鹤”象征着什么?
- A. 和平
- B. 自由
- C. 财富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理想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施肩吾的《桃源词二首》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但施肩吾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人事的无常,而陶渊明则更强调理想社会的美好与宁静。两者的写作风格与情感基调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