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仞峰头一谪仙,何时种玉已成田。
开经犹在松阴里,读到南华第几篇。
白话文翻译:
一位被贬谪的仙人,高高在上的千仞峰头,什么时候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种下美玉,化为丰收的田地?经书的开篇仍然在松树的阴影下,读到南华经的第几篇呢?
注释:
- 千仞:形容山峰极高,"仞"为古代长度单位,千仞即千丈之高。
- 谪仙:贬谪的仙人,指被贬至人间的神仙。
- 种玉: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事物,实际上并不能种出玉来。
- 开经:指经典著作的开篇。
- 松阴:松树的阴影,指静谧的环境。
- 南华:指《南华经》,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经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子游,号肩吾,少有才名,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怀,具有清新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施肩吾被贬谪于松岭时期,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于道家思想的追求。面对艰难的处境,诗人仍怀念理想中的超脱境界。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高耸的千仞峰与谪仙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将谪仙与千仞峰的壮丽景象联系在一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困境。种玉成田的比喻,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又带有一丝无奈与自嘲。
后两句则转向对经典的追求,松阴下的阅读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思索的氛围。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理解道家的哲学思想,进而从中寻找内心的安宁与智慧。
整首诗在意象上采用了“千仞峰”“谪仙”“松阴”等自然元素,既描绘了诗人的外部环境,也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仞峰头一谪仙:高峰之巅,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谪仙则暗示了诗人被贬的身世,形成强烈的对比。
- 何时种玉已成田:种玉的愿望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但又流露出不切实际的无奈。
- 开经犹在松阴里:在松树的阴影下,表示诗人仍然在思考、学习,寻求智慧。
- 读到南华第几篇:提及《南华经》,显示出诗人对道家哲学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的美好生活比作“种玉”,寓意深刻。
- 意象对比:谪仙与千仞峰的对比,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
- 排比:通过“开经”“读到”形成一种节奏感,增强了诗意的流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谪仙的形象和对道家经典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在困境中对智慧的思考,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仞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谪仙:代表了诗人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自省。
- 松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学习氛围。
- 南华:道家经典,象征着哲学的深邃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千仞”指的是: A. 低矮的山峰
B. 高耸的山峰
C. 平坦的土地
D. 深邃的海洋 -
“谪仙”在这里的意思是: A. 被贬的仙人
B. 高高在上的神仙
C. 追求理想的普通人
D. 隐居的哲学家 -
诗人提到的经典是: A. 《诗经》
B. 《论语》
C. 《南华经》
D. 《庄子》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柳宗元《江雪》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施肩吾的《访松岭徐炼师》更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宁静的自然境界与个人情感的融合。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主题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道家哲学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