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时间: 2024-09-19 21:46:14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

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

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意思解释

偶成

作者: 李孟 〔元代〕

原文展示: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
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
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白话文翻译:

正午时分,我在山中小路上,马车停下,行进十分艰难。
碱土侵蚀,苔藓使得小路滑腻,风吹得我的毛衣感到寒冷。
匡扶国家的理想根本无济于事,自己连身心都无法安宁。
在一家茅草店里,喝着酒,强迫自己饮酒却无法感到快乐。

注释:

  • : 马车,指车马。
  • : 碱土,指发生盐碱化的土地。
  • 毳袍: 轻便的毛衣。
  • 匡国: 指匡扶国家,帮助国家恢复或强盛。
  • 茅店: 用茅草搭建的小酒馆。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名言典故,但“匡国”一词可联想到古代志士仁人的理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思考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孟,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时局的关怀和个人的困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个人的渺小感深刻反映了当时诗人的心境。

诗歌鉴赏:

《偶成》是一首表达孤独与无奈的诗。诗人在正午的山中,面对艰难的行进与恶劣的天气,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国家和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山中午后行路的艰难,环境的恶劣不仅让他身体感到不适,更加重了他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的两句则更进一步,诗人感叹匡国的理想与自身安宁之间的巨大落差,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最后一句提到喝酒,这是试图寻求安慰却发现无法真正快乐的无奈之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深切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与内心独白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无处安放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前途的惋惜,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 中午时分,山路艰难,马车停下,行进非常困难,描绘出艰难的旅途。
    • 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碱土使小路滑腻,风又让人感到寒冷,表现环境的恶劣。
    •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 努力匡扶国家的理想终究无济于事,而自己连基本的安宁都没有。
    • 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在茅草店里喝酒,强迫自己饮酒却无法获得快乐,表现出内心的失落。
  •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对艰难环境与内心孤独的对比,使情感更加深刻。
    • 象征: “茅店酒”象征着一种短暂的慰藉,但又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描绘了在艰难环境下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之间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 日午: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光明,但在这里却显得无情。
  • 山中道: 象征人生的艰难与孤独。
  • 茅店酒: 代表短暂的解脱与无法获得的真正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骖”是什么意思?

    • A. 马车
    • B. 田地
    • C. 酒店
    • D. 山路
  2. 诗人对国家的理想感到怎样的情绪?

    • A. 兴奋
    • B. 绝望
    • C. 满足
    • D. 疲惫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 同样描绘了人生的艰难与孤独感,但更为宏观,涉及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 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淡泊,情感基调与李孟的《偶成》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李孟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