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白话文翻译: 在南国设宴款待贵宾,随着年岁的增长,友情愈发深厚。 月亮似乎因红烛的泪光而感到羞愧,花朵却在嘲笑白发苍苍的人。 宝瑟常常奏出余怨,琼枝般的树木也不让春天专美。 又听到夜间的歌声,桃李花儿以艳丽的妆容迎接新的一天。
注释:
- 南国:指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故乡或宴会的地点。
- 交情老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友情变得更加亲密。
- 月惭红烛泪:月亮因红烛的泪光(比喻烛泪)而感到羞愧,形容夜晚的静谧与哀愁。
- 花笑白头人:花朵似乎在嘲笑年老的人,用以表达时光的无情。
- 宝瑟常馀怨:宝瑟(一种乐器)常常奏出带有哀怨的音调。
- 琼枝不让春:琼枝(比喻美丽的树枝)不让春天独占风光,形容树木的美丽。
- 歌子夜:夜间的歌声。
- 桃李艳妆新:桃李花儿以艳丽的妆容迎接新的一天,形容春天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其诗风清新,多写景抒情。这首诗是在春分时节与朋友们宴会时所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春分时节,诗人与朋友们聚会时所作,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分时节的宴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诗中“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月亮和花朵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时光流逝的哀愁和对青春的怀念。而“宝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则进一步以音乐和自然景物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不息的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唐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在南方设宴款待贵宾,随着年岁的增长,友情变得更加亲密。
-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月亮因红烛的泪光而感到羞愧,花朵却在嘲笑白发苍苍的人。
- 宝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宝瑟常常奏出余怨,琼枝般的树木也不让春天专美。
-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又听到夜间的歌声,桃李花儿以艳丽的妆容迎接新的一天。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月惭红烛泪”和“花笑白头人”,将月亮和花朵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
- 比喻:如“红烛泪”比喻烛泪,“琼枝”比喻美丽的树枝。
- 对仗:如“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自然美。通过宴会的场景和春天的美景,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红烛泪:比喻烛泪,象征夜晚的静谧与哀愁。
- 白头人:象征年老,表达时光的无情。
- 宝瑟:象征音乐,常奏出带有哀怨的音调。
- 琼枝:比喻美丽的树枝,不让春天独占风光。
- 桃李:象征春天的美丽,以艳丽的妆容迎接新的一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惭红烛泪”中的“红烛泪”比喻什么? A. 月亮的光芒 B. 烛泪 C. 花朵 D. 音乐
- 诗中“花笑白头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嘲笑 D. 怀念
- 诗中“宝瑟常馀怨”中的“宝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D. 一种酒
- 诗中“琼枝不让春”中的“琼枝”比喻什么? A. 美丽的树枝 B. 美丽的花朵 C. 美丽的山峰 D. 美丽的河流
答案:1. B 2. C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景色,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武元衡的《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更多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武元衡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