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亭春日独坐》

时间: 2025-01-19 19:04:53

帝城何处不红尘,小海危亭独可人。

笭箵舟航浮上闸,笙歌池馆接西津。

恩波浴鹭连洲暖,宫树啼莺隔岸春。

不用鞭笞了官事,笑谈容得幕中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清亭春日独坐
作者: 宋褧 〔元代〕

帝城何处不红尘,小海危亭独可人。
笭箵舟航浮上闸,笙歌池馆接西津。
恩波浴鹭连洲暖,宫树啼莺隔岸春。
不用鞭笞了官事,笑谈容得幕中宾。


白话文翻译:

在帝都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红尘的繁华,我在小海的高亭中独自一人。
船只轻轻滑过水闸,笙歌声从池馆传来,直达西边的渡口。
温暖的春波浸润着白鹭,岸边的宫树上黄莺啼唱,隔着水面满是春意。
不再需要为官场琐事而驱赶,悠然自得地与朋友们闲聊欢笑。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尘:指世俗的喧嚣与纷扰。
  • 笭箵:指一种小船。
  • 笙歌:指乐声和歌声。
  • 恩波:指温暖的水波。
  • 浴鹭:指白鹭在水中嬉戏。
  • 宫树:指宫殿附近的树木。

典故解析:

  • 双清亭:古代园林中的亭子,象征着清幽和雅致。
  • 帝城:指的是京城,传统上是权力和繁华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褧,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景致和个人情感,常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人心的向背。


诗歌鉴赏:

《双清亭春日独坐》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开篇便以“帝城何处不红尘”勾勒出都市的繁华与喧嚣,紧接着转入小海的高亭,体现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在这幅春日图景中,诗人不仅描绘了水面上的白鹭、宫树上的黄莺,还通过音律的描写(笙歌)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示不再被官场的繁杂所扰,反而能够与友人畅谈,尽享春日的惬意。这种对世俗的逃避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整首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对官场的无奈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帝城何处不红尘:描绘了帝都的繁华,红尘象征世俗的繁杂。
  2. 小海危亭独可人:在小海的高亭中,只能独自欣赏美景。
  3. 笭箵舟航浮上闸:描写船只轻松滑过水闸,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4. 笙歌池馆接西津:乐声从池馆传来,渗透到西边的渡口。
  5. 恩波浴鹭连洲暖:水波温暖,白鹭在其中嬉戏,展现春天的温暖气息。
  6. 宫树啼莺隔岸春:鸟鸣声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
  7. 不用鞭笞了官事:不再需要为官场事务而烦恼。
  8. 笑谈容得幕中宾:可以与朋友愉快地闲聊,享受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红尘”比作繁华的都市生活。
  • 拟人:水波“浴鹭”,赋予水波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繁华世俗的反思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代表新生与希望,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
  • 红尘:象征社会的繁华与喧嚣。
  • 白鹭:代表自然的纯洁与自由。
  • 宫树:象征着人文环境的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尘”主要指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世俗的繁华
    • C. 宫廷生活
  2. 诗人选择独坐于何处?

    • A. 城市广场
    • B. 小海的高亭
    • C. 官邸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忧伤
    • B. 欢快与闲适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双清亭春日独坐》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鹿柴》更强调孤独与深邃的意境,而《双清亭春日独坐》则更多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轻松的社交氛围。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宋褧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典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