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秋宿裴员外寺院
作者: 耿湋 〔唐代〕
仲言多丽藻,晚水独芙蓉。
梁苑仍秋过,仁祠又夜逢。
回林通暗竹,去雨带寒钟。
愿向空门里,修持比昼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晚秋时节,住在裴员外的寺院中的感受。诗人看到秋水中的芙蓉花,想起了仲言(朋友)所说的美丽词藻。秋天的梁苑依然在萧瑟中,仁祠的夜晚也是静谧的。回廊中的林间传来竹影,雨后带来的寒钟声更显凄凉。诗人希望能够在空门内修行,修炼更胜于白天的龙。
注释:
- 仲言:指朋友,古人称呼友人的方式。
- 丽藻:美丽的辞藻,指优美的诗句或言辞。
- 芙蓉:指荷花,寓意清丽脱俗。
- 梁苑:指梁国的园林,象征富贵的生活。
- 仁祠:指祭祀仁德之人的庙宇。
- 回林:回廊中的树林。
- 寒钟:雨后响起的钟声,带有寒意。
- 空门:指佛教寺院,象征出世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历任地方官吏,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晚秋,诗人宿于裴员外的寺院,面对秋天的萧瑟和寺院的宁静,心中生出对修行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美好言辞的追忆,以及对内心修持的渴望。
诗歌鉴赏:
《晚秋宿裴员外寺院》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与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描绘晚秋的景象,勾勒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首句“仲言多丽藻”引入朋友的美好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与对美的追求。接着“晚水独芙蓉”以芙蓉花的孤独映衬秋水的清冷,使人感受到一丝伤感与孤寂。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梁苑仍秋过,仁祠又夜逢”,展现了秋天的无情与流逝,时间的流逝在这里显得异常清晰。最后两句“愿向空门里,修持比昼龙”则转向内心的渴望,诗人向往在寺院中修行,期望超越尘世的纷扰。这种向往不仅是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也是对心灵的升华与自我超越的期待。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哲理与丰富的情感,令人深思。在喧嚣的外界中,诗人选择了内心的宁静与修行,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仲言多丽藻:诗人提到朋友的美丽诗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晚水独芙蓉:秋水中独自盛开的芙蓉花,象征着孤独与清丽。
- 梁苑仍秋过:梁国的园林在秋天依然萧瑟,表现了秋天的凋零。
- 仁祠又夜逢:夜晚的仁祠显得格外静谧,增添了诗的沉重感。
- 回林通暗竹:回廊与竹林相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去雨带寒钟:雨后传来的寒钟声,增添了秋夜的寒意和孤寂。
- 愿向空门里:表达出诗人向往佛教修行的心愿。
- 修持比昼龙:希望在修行中能够超越世俗,达到更高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芙蓉”与孤独相联系,表现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回林通暗竹”和“去雨带寒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秋天的孤寂与对内心修行的渴望,以自然景象映射人心的孤独与追求,体现了佛教的修行理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仲言:象征友谊与美好。
- 芙蓉:象征纯洁与孤独。
- 梁苑:象征繁华与流逝。
- 仁祠:象征宗教与内心的寄托。
- 寒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芙蓉”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富豪
-
填空题:诗人希望在_____中修持。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环境是秋天的宁静和萧瑟。 (对/错)
答案:
- B
- 空门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与《晚秋宿裴员外寺院》中的“晚水独芙蓉”都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但《晚秋》更强调内心的追求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