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侯王山长携具招游冠山书院》

时间: 2025-01-04 09:30:46

咫尺拳峰郊外村,考亭讲舍至今存。

萧疏石磴初开径,曲折泉流自绕墩。

百里贤人星复聚,千年薪火道常尊。

我来搔首云天阔,极目莱芜一点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邑侯王山长携具招游冠山书院
作者: 陈守镔 〔明代〕

咫尺拳峰郊外村,
考亭讲舍至今存。
萧疏石磴初开径,
曲折泉流自绕墩。
百里贤人星复聚,
千年薪火道常尊。
我来搔首云天阔,
极目莱芜一点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来到王山书院游玩的情景。诗中提到,书院坐落在一个离拳峰不远的小村庄,考亭和讲舍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萧条的石阶刚刚开辟出小径,蜿蜒的泉水自然而然地绕过石墩。这里曾经汇聚了众多贤人,千年的薪火相传,依然保持着尊重和传承。作为游人,我仰望着广阔的云天,眼前的莱芜只是一点微小的痕迹。


注释:

  • 咫尺:指距离非常近。
  • 拳峰:指山峰的名字,形状像拳头。
  • 考亭:古代书院的讲授处。
  • 讲舍:讲学的场所。
  • 萧疏:形容环境清幽、冷清。
  • 石磴:石阶。
  • 曲折泉流:指蜿蜒流淌的泉水。
  • 贤人:指有才德的人。
  • 薪火:指文化或学术的传承。
  • 搔首:形容思索或沉思的姿态。
  • 极目:指放眼远望。

典故解析:

  • 百里贤人星:引申了古代文人聚集的场所,表示学术和思想的交流。
  • 千年薪火:象征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守镔,明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常流露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风气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学士聚集、书院兴盛的时期。诗人身处于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学术传承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王山书院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开篇以“咫尺拳峰郊外村”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悠远的场景,描绘出书院的地理位置。接着,诗人提到“考亭讲舍至今存”,显示出书院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萧疏石磴初开径,曲折泉流自绕墩”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自然中学习与思考的情景,流动的泉水象征着知识的不断流淌和延续。

后四句则转向了对人文精神的赞美,“百里贤人星复聚,千年薪火道常尊”体现了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高度尊重。最后,诗人以“我来搔首云天阔,极目莱芜一点痕”结束,反映出一种渺小与伟大的对比,表达了人对宇宙的思考和对自身存在的感悟。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文精神的崇敬,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咫尺拳峰郊外村:描绘书院位置,近山远村。
  2. 考亭讲舍至今存:强调书院的历史传承。
  3. 萧疏石磴初开径:描绘环境的幽静与小径的刚开辟。
  4. 曲折泉流自绕墩:泉水蜿蜒流过石墩,体现自然的灵动。
  5. 百里贤人星复聚:贤人聚集,文化交融的意象。
  6. 千年薪火道常尊: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7. 我来搔首云天阔:诗人思索,感受自然的辽阔。
  8. 极目莱芜一点痕:眼前的莱芜只是一点,反映渺小与广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萧疏石磴初开径,曲折泉流自绕墩”。
  • 比喻:将贤人比作星星,传达其光辉与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书院的景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人文精神的推崇,传递出一种理想与现实、渺小与伟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拳峰:象征山的坚韧与伟岸。
  • 考亭、讲舍:象征知识的传授与学术的交流。
  • 泉流:象征灵动与生命的不断流动。
  • 贤人星:象征智慧与思想的汇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咫尺拳峰”中的“咫尺”是什么意思? A. 非常远
    B. 非常近
    C. 一种距离单位

  2. 诗中提到的“考亭”指的是? A. 讲学的地方
    B. 书籍的地方
    C. 游玩的地方

  3. “百里贤人星复聚”中“贤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有才德的人
    C. 书院的老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感慨。
  • 《静夜思》:虽同样有对自然的描写,但更关注于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邑侯王山长携具招游冠山书院》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