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度言归未得归,归心常切故山薇。
人於愁处酒难着,春正好时花已稀。
残日明池蝌蚪集,绿队满院伯劳飞。
浮生衮衮只如此,未必今朝悟昨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作者多次想要回归,却始终无法成行,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如同山中的薇菜般深切。人在忧愁的时候,酒也难以解忧,而春天虽然是个好时节,但花却已经稀少,令人感到遗憾。夕阳下,池塘中蝌蚪聚集,院子里绿莺飞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景象。浮生如梦,似乎不过如此,今天的领悟也未必能改变昨日的错误。
注释:
- 言归:指言语中提到归去,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 故山薇:指故乡的薇菜,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愁处:忧愁的境地。
- 酒难着:即喝酒也无法解愁。
- 残日:即将落山的太阳。
- 明池:清澈的池塘。
- 蝌蚪:青蛙的幼体,象征着春天和生命的活力。
- 伯劳:一种鸟,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浮生衮衮:人生如浮云,过眼烟云,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典故解析:
- 浮生:出自《庄子》,指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常用于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春花秋月:诗中提到的春天与花,常作为古诗词中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木,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生活、自然与故乡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个人经历或社会动荡期间,作者因无奈的离乡与对故乡的思念,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感怀》以个人的情感出发,描绘了一个人在愁苦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提到“几度言归未得归”,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归心似箭,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归去的无奈。接着,作者借用“故山薇”这一意象,生动地传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在“人於愁处酒难着”一句中,诗人指出在忧愁的状态下,即使是饮酒也难以解忧,暗示了内心的苦闷。随着春天的到来,虽然是个美好的时节,但“花已稀”的描写却让人倍感惋惜,仿佛一切美好都在流逝。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象:“残日明池蝌蚪集,绿队满院伯劳飞”,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尽管如此,诗人却仍感叹“浮生衮衮只如此”,抒发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最后一句“未必今朝悟昨非”,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过往的反思,但又不一定能改变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实,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多维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几度言归未得归:多次想要回家,却始终未能如愿。
- 归心常切故山薇:对故乡的思念如同山中的薇菜般强烈。
- 人於愁处酒难着:人在忧愁之时,喝酒也难以解忧。
- 春正好时花已稀:正是春天的好时节,但花却稀少,令人惋惜。
- 残日明池蝌蚪集:夕阳下,池塘里的蝌蚪聚集,生动描绘春天的景象。
- 绿队满院伯劳飞:庭院中绿莺飞舞,充满生机。
- 浮生衮衮只如此:人生如浮云般匆匆,似乎只能如此而已。
- 未必今朝悟昨非:今天的领悟未必能改变昨日的错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云,暗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对仗:如“残日明池”和“绿队满院”,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蝌蚪和伯劳似乎在诗中赋予了生命,生动了场景。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故山薇:象征着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
- 蝌蚪:象征春天的活力与生命的希望。
- 伯劳: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生机与活力。
- 花:象征美好的时光与短暂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几度言归未得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忧虑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
“人於愁处酒难着”中的“酒”指的是什么? a) 解忧的饮品
b) 生活的调味
c) 朋友的陪伴 -
诗中提到的“春正好时花已稀”有何深意? a) 暗示时间的流逝
b) 暗示春天的美好
c) 暗示生活的繁华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刘木的《感怀》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刘木的表达更倾向于自然的描写,而杜甫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