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四首 其一 感怀》
时间: 2024-09-19 20:51: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四首 其一 感怀
作者: 崔荣江
明目蒙尘,青丝缀雪,卷帘偏碰春风。
于我何干,枯桑不比浓红。
东君不懂愁滋味,弄妍妍,将我磨砻。
朅还还,朅也凄凄,还也空空。
畴年伏虎今何复,叹青锋已锈,膂力堪穷。
便着豪词,欷嘘略少从容。
嗟呀罢了皆无用,煮青梅再续残盅。
不能醒醉是朦胧,醒是怔忡。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眼睛被尘埃蒙蔽,青丝头发上缀着白雪,卷起窗帘恰好撞见春风。
与我何干,枯老的桑树比不上那浓艳的红花。
东风不懂我心里的愁苦,尽情打扮着春色,反而把我磨得支离破碎。
时光啊,反复无常,悲凉又空虚。
过去的壮志如今何在,叹息那青锋已生锈,力量也快用尽。
于是我写下豪情的词句,叹息间略显从容。
唉,终究这一切都是无用,煮着青梅继续残留的酒盅。
无法在醉中清醒是朦胧,清醒时却又感到迷惘。
注释
- 明目蒙尘:指眼睛明亮却被尘埃覆盖,形容心灵的迷茫。
- 青丝缀雪:青丝指黑发,缀雪形容白发,暗示年岁已高。
- 东君:春天的象征,指东风。
- 愁滋味:愁苦的滋味。
- 伏虎:比喻曾经的豪情壮志,现如今却已无力追寻。
- 青锋:指锋利的武器,象征过去的锐气和力量。
- 煮青梅:青梅代表青春的消逝,煮青梅是一种饮酒的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荣江,现代诗人,作品风格多样,以情感细腻和意象丰富著称,其诗常常反映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可能经历了个人的失落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活无常的深层思考。开篇的“明目蒙尘,青丝缀雪”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岁月的无情使得曾经的明亮眼睛失去了光彩,黑发上已缀满白雪。接着,诗人用“于我何干,枯桑不比浓红”的对比,表明对生活的淡漠与无奈,老而无用的枯桑比不上绚烂的红花,隐喻着对青春和美好的渴望。
“东君不懂愁滋味”一句更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春天的无情与自我情感的孤独,春风的温暖似乎没有触动诗人的内心,反而成了磨难的工具。随着诗作的发展,诗人逐渐流露出对往昔的惋惜和对现状的无奈。尤其是“畴年伏虎今何复,叹青锋已锈”的自我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失落感和力量的衰退。
结尾部分的“嗟呀罢了皆无用,煮青梅再续残盅”,则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力感,似乎无论如何努力,最终都难以改变什么。整首诗在悲伤和无奈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目蒙尘:意指眼睛明亮却被尘埃遮蔽,象征内心的迷茫。
- 青丝缀雪:黑发上已有白雪,暗示年华已逝。
- 卷帘偏碰春风:窗帘被卷起,春风拂面,带出一丝生机。
- 于我何干:感叹与我无关,表达一种无奈。
- 枯桑不比浓红:枯老的桑树比不上红花的鲜艳,隐含对青春的怀念。
- 东君不懂愁滋味:东风无情,不知我心中愁苦。
- 弄妍妍,将我磨砻:春色虽美,却使我更加困扰。
- 朅还还,朅也凄凄:时光反复无常,令人感到悲凉。
- 畴年伏虎今何复: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何在。
- 叹青锋已锈:感叹曾经的锐气已失去。
- 膂力堪穷:力量渐渐耗尽,感到无能为力。
- 便着豪词:于是写下豪情的诗句。
- 欷嘘略少从容:叹息中略显从容,但也无奈。
- 嗟呀罢了皆无用:唉,一切都是徒劳。
- 煮青梅再续残盅:青梅酒再续,象征对往昔的留恋。
- 不能醒醉是朦胧,醒是怔忡:无法在醉中清醒,清醒时又感到迷惘。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东君不懂愁滋味”,赋予春风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青丝缀雪,卷帘偏碰春风”,形成音韵和谐。
- 比喻:用“枯桑”与“浓红”对比,形象地表达对青春的怀念。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展开,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追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一种深刻的生活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目:象征智慧与清醒。
- 青丝:代表青春与活力。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枯桑:象征衰老与失落。
- 青锋:象征力量与锐气。
- 青梅:象征青春及其短暂。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对生命感悟的深刻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明目蒙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迷茫
- C. 愤怒
- D. 幸福
-
“东君不懂愁滋味”中的“东君”是指什么?
- A. 春风
- B. 秋风
- C. 冬雪
- D. 夏阳
-
诗人对青春的态度是:
- A. 怀念
- B. 忽视
- C. 渴望
- D. 厌恶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崔荣江的《高阳台四首 其一 感怀》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但崔荣江更为细腻内敛,而李白则更为豪放激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引人深思,后者则激起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