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窗白鸟声晓,残钟度溪水。此时幽梦回,独在空山里。松岩留佛灯,叶地响僧履。余心方正寂,无使群动起。
白话文翻译:
清晨,窗户透出白光,鸟儿的叫声宣告着黎明。残余的钟声穿过溪水传来。在这时,我从幽深的梦境中醒来,独自置身于空旷的山中。松树和岩石间,佛灯静静地燃烧着,落叶地上,僧人的脚步声隐约可闻。我的心正沉浸在宁静之中,不愿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
注释:
- 窗白:窗户透出白光,指天亮。
- 鸟声晓:鸟儿的叫声宣告黎明。
- 残钟:指寺庙中敲过的钟声,余音未了。
- 度溪水:钟声穿过溪水传来。
- 幽梦回:从幽深的梦境中醒来。
- 空山:空旷的山中。
- 松岩:松树和岩石。
- 佛灯:寺庙中供佛的灯。
- 叶地:落叶覆盖的地面。
- 僧履:僧人的鞋子。
- 余心方正寂:我的心正沉浸在宁静之中。
- 群动:外界的喧嚣和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404),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山中的宁静景象,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隐居或游历山中寺庙时,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山中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窗白鸟声晓,残钟度溪水”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而“此时幽梦回,独在空山里”则表达了从梦境中醒来的孤独感。后两句“松岩留佛灯,叶地响僧履”进一步以寺庙的景象来强化这种宁静与超脱的氛围。最后,“余心方正寂,无使群动起”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喧嚣世界的拒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高启诗歌的清新脱俗和深邃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白鸟声晓:清晨,窗户透出白光,鸟儿的叫声宣告着黎明。
- 残钟度溪水:残余的钟声穿过溪水传来,增添了清晨的宁静感。
- 此时幽梦回:在这时,我从幽深的梦境中醒来,表达了从梦境中醒来的孤独感。
- 独在空山里:独自置身于空旷的山中,强调了孤独与宁静。
- 松岩留佛灯:松树和岩石间,佛灯静静地燃烧着,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 叶地响僧履:落叶地上,僧人的脚步声隐约可闻,增添了寺庙的宁静氛围。
- 余心方正寂:我的心正沉浸在宁静之中,表达了内心的平和。
- 无使群动起:不愿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强调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拟人:“残钟度溪水”中的“度”字赋予了钟声以人的行为,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比:“窗白鸟声晓”与“残钟度溪水”形成对比,前者生机勃勃,后者宁静深远。
- 象征:“松岩留佛灯”中的“佛灯”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通过描绘清晨山中的宁静景象,作者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强调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喧嚣世界的拒绝。
意象分析:
- 窗白:象征着黎明的到来,生机勃勃。
- 鸟声:宣告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充满生机。
- 残钟:余音未了,增添了清晨的宁静感。
- 空山:空旷的山中,强调了孤独与宁静。
- 松岩:松树和岩石,象征着坚韧与宁静。
- 佛灯:寺庙中供佛的灯,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 叶地:落叶覆盖的地面,增添了寺庙的宁静氛围。
- 僧履:僧人的鞋子,隐约可闻的脚步声,增添了宁静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窗白鸟声晓”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夜晚的宁静 B. 清晨的生机 C. 黄昏的宁静 D. 午后的喧嚣
-
“残钟度溪水”中的“度”字是什么意思? A. 度过 B. 穿过 C. 度过 D. 度过
-
诗中“松岩留佛灯”中的“佛灯”象征着什么? A. 光明 B. 宁静 C. 超脱 D. 坚韧
-
诗的最后一句“无使群动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希望世界和平 B. 希望生活宁静 C. 希望社会进步 D. 希望个人成功
答案:
- B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
- 杜甫的《望岳》: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宿幻住栖云堂》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象,但高启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的美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选》:收录了高启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