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江进之别诗》
时间: 2025-01-05 10:0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荅江进之别诗
作者:袁宏道
横将一尺素,写出消魂别。
泪深笔波红,情苦绢文裂。
事君才两载,相期砺高节。
有过必直陈,无忧不共切。
密意臭兰旃,奇谈飞金屑。
案牍与文史,一一相商决。
对客语如绵,当机锋似铁。
喜怒性情真,缓急肝肠热。
所以小修言,江郎吴令杰。
官虽暂时离,交岂中道辍。
古井绝回波,深山无化雪。
白话文翻译
将一尺长的白纸横放,写下令人心碎的离别情。
泪水染红了我的笔尖,感情的苦楚让绢纸破裂。
侍奉君主才两年,相约要磨砺高尚的节操。
有过的事情必须坦诚相告,无忧的事就不必再细说。
心中的密意如同臭兰花,奇谈则如飞舞的金屑。
文书和历史资料,一一进行讨论和决定。
与客人交谈时,言辞如丝绵般柔软,关键时刻却锋利如铁。
喜怒真情流露,轻重缓急都在心中炽热。
因此,我小心修饰言辞,像江郎和吴令杰一样。
官职虽暂时离开,友谊岂能中途断绝。
如同古井没有回波,深山也没有融化的雪。
注释
- 素:指白纸,古代文人常用之以书写。
- 消魂:形容思念或忧伤的情感,令人心痛。
- 绢文:指绢制的纸张,具有柔软细腻的特点。
- 砺高节:指磨砺高尚的品节。
- 密意:内心深处的情意。
- 臭兰:比喻心中深藏的情感。
- 案牍:文书、文献。
- 江郎和吴令杰:指才华出众的文人,分别指江淹和吴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宗道,明代文学家,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是“东林党”重要成员之一,主张文人应有高尚节操,倡导文学的个性化与情感化,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袁宏道与好友江进的离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不舍。诗中反映了明代士人的情感世界,既有对政治的关注,又有对个人感情的真实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细腻,通过对“泪深笔波红”“情苦绢文裂”等意象的刻画,传达出作者心底的难舍与深情。开头用“横将一尺素”引入,便将离别的主题明确。接下来的几句中,袁宏道用丰富的意象表现离别的痛苦,泪水与心情交织,展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有过必直陈,无忧不共切”表达了真诚的友谊,强调了交流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密意臭兰旃,奇谈飞金屑”等句,袁宏道将友谊的深厚与交流的珍贵结合,显示出他对心灵沟通的重视。而在与客人交谈时,既有温柔的绵软,又有犀利的直言,显示了他复杂的情感层次。
后半部分提到的“官虽暂时离,交岂中道辍”则进一步强化了离别并不意味着友情的终止,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古井绝回波,深山无化雪”作结,隐喻深厚的友情如同静谧的古井,永不消逝,给人以深远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横将一尺素,写出消魂别:将白纸横放,写下令人心碎的离别情。
- 泪深笔波红,情苦绢文裂:泪水染红了笔尖,感情的苦楚让绢纸破裂。
- 事君才两载,相期砺高节:侍奉君主才两年,约定要磨砺高尚的品节。
- 有过必直陈,无忧不共切:有过的事情必须坦诚相告,无忧的事情就不必再细说。
- 密意臭兰旃,奇谈飞金屑:心中的密意如同臭兰花,奇谈则如飞舞的金屑。
- 案牍与文史,一一相商决:文书和历史资料,一一进行讨论和决定。
- 对客语如绵,当机锋似铁:与客人交谈时,言辞如丝绵般柔软,关键时刻却锋利如铁。
- 喜怒性情真,缓急肝肠热:喜怒真情流露,轻重缓急都在心中炽热。
- 所以小修言,江郎吴令杰:因此,我小心修饰言辞,像江郎和吴令杰一样。
- 官虽暂时离,交岂中道辍:官职虽暂时离开,友谊岂能中途断绝。
- 古井绝回波,深山无化雪:如同古井没有回波,深山也没有融化的雪。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例如“泪深笔波红”通过比喻将泪水与笔墨相结合,突显情感的深切;“喜怒性情真,缓急肝肠热”则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感慨,表现出作者对真诚情感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一尺素:象征书写的载体,表达情感与思想的传达。
- 泪水:象征离别的痛苦与情感的真挚。
- 绢文:象征文人情感的细腻与柔软。
- 古井:象征深厚的友谊,永恒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横将一尺素”是指什么?
A. 一张白纸
B. 一尺长的丝绸
C. 一件衣服 -
诗中的“泪深笔波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江郎”和“吴令杰”指的是:
A. 两位名将
B. 两位著名文人
C. 两位商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送别》 - 王之涣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袁宏道《荅江进之别诗》与李白《送别》:两首均以离别为主题,但袁宏道更强调内心情感的细腻与真诚,而李白则在表达离愁别绪上更为奔放与豪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袁宏道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清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