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闾巷经鏖战,空馀池上亭。
檐楹镞可拾,草木血犹腥。
云汉悲鸿雁,郊原愧鹡鸰。
白头两兄弟,各未保残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后残破的景象:街巷中经过激烈的战斗,只有池塘边的亭子还孤零零地矗立着。屋檐和柱子上都可以捡到箭头,草木上仍然残留着血腥的气味。天空中的鸿雁悲鸣,广阔的原野上,鹡鸰也感到羞愧。两位白发的兄弟,至今仍未能保全自己的余生。
注释:
- 闾巷:指街巷、村落。
- 鏖战:激烈的战斗。
- 空馀:只剩下,留下的。
- 檐楹:屋檐和梁柱。
- 镞:箭头。
- 腥:血腥的气味。
- 云汉:指天上的银河,常用来比喻悲伤。
- 悲鸿雁:鸿雁在空中悲鸣,象征着离别和哀伤。
- 鹡鸰:一种水鸟,象征着清白和自由。
- 白头:形容人年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本中,字仲明,号山人,宋代诗人。他的诗风以质朴、真实著称,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情冷暖。吕本中生活在战乱时期,诗作多反映社会动荡与人们的苦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兵乱之后,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作者通过描绘战后残破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痛与无奈,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兵乱后自嬄杂诗 其二十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表达,揭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创伤。诗的开头用“闾巷经鏖战”描绘了一个被战火摧残的社会,显示出战后的荒凉与无助。接着“空馀池上亭”中的“空”字,进一步强调了孤寂与被遗弃的感觉。紧接着,诗人通过“檐楹镞可拾”揭示了战后的惨烈,箭头的存在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在情绪的转折处,诗人引入了“云汉悲鸿雁”的意象,鸿雁在空中悲鸣,唤起了对离别与哀伤的感叹,同时暗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最后,诗人以“白头两兄弟,各未保残龄”作为结尾,深刻地反映了战乱对家庭和人生的摧残,兄弟两人年老却未能享受天伦之乐,令人心痛。
整首诗在悲伤的基调中,流露出对人性与生命的深刻关注,表现了诗人为社会的苦难与人们的命运而深感惋惜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闾巷经鏖战:街巷经历了激烈的战争,生动地描绘出战后的惨状。
- 空馀池上亭:只剩下池边的亭子,诗人通过“空”字强调了荒凉的感觉。
- 檐楹镞可拾:屋檐和柱子上可以捡到箭头,显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 草木血犹腥:草木上仍然带着血腥气,强化了战争的恐怖与残酷。
- 云汉悲鸿雁:鸿雁在空中悲鸣,象征了离别的哀痛与对和平的渴望。
- 郊原愧鹡鸰:广袤的原野让鹡鸰感到羞愧,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失落。
- 白头两兄弟,各未保残龄:年迈的兄弟仍未能保全自己的生命,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汉”比作悲伤的载体,通过鸿雁的悲鸣传达情感。
- 拟人:让鸿雁和鹡鸰具有人类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檐楹”与“草木”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后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反思与对人生命运的关切,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闾巷:象征着普通民众的生活环境,反映出社会的底层状况。
- 鸿雁:象征离别与哀伤,传达对和平与团圆的向往。
- 白头兄弟:象征着家庭的破裂与对生命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闾巷”指的是: A. 乡村道路
B. 街巷
C. 农田 -
诗中“檐楹镞可拾”中的“镞”指的是: A. 弓
B. 箭头
C. 刀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反思? A. 战争的残酷
B. 自然的美好
C. 青春的流逝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战乱带来的痛苦与思考。
- 陶渊明《归园田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对比:
- 吕本中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生活在战乱时期,纷纷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但吕本中的诗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兴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吕本中的多首诗作,了解其风格与主题。
- 《杜甫诗集》:对比杜甫与吕本中的战乱诗作,探讨相似与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