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室揭刘元城陈了斋像以自厉》
时间: 2025-01-07 06:5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室揭刘元城陈了斋像以自厉》
作者: 高斯得(宋代)
我昔天台游,偶得陈公像。
以公谪是邦,祠堂悬真相。
寻执宪于衡,复得划元城。
以公子孙寓,家传遗写真。
揭之书室内,朝夕得晤对。
焉能为之役,妄意他年配。
刘公色贞坚,疾惇固宜然。
陈公甚和易,排京乃敢言。
惇京为腐草,二公长不老。
汝其择于斯,庶以传不朽。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游览天台山,偶然得见陈公的画像。
因为他被贬谪在此地,祠堂里悬挂着他的真像。
之后我翻看宪法,发现了刘元城的记载。
陈公的子孙世代居住,家中传承有他的遗像。
将他的像揭挂在书房里,朝夕都能见到他。
怎么能为了这副画像而劳累,妄想与他相配?
刘公的面容坚贞,性情正直自当如此。
陈公则温和易近,敢于在京城直言不讳。
惇京如同腐草,二位公卿长生不老。
你应当选择这样的楷模,才能传承不朽的名声。
注释
- 天台游:指诗人曾游览天台山,天台山为道教圣地。
- 陈公:指陈了斋(陈亮),宋代名士,因直言敢谏而被贬。
- 刘公:指刘元城,可能是另一位有声望的士大夫。
- 揭之书室内:将画像悬挂在书房内,意在自我激励。
- 妄意他年配:不是为了追求虚荣的配合或荣华。
- 惇京为腐草:指那些贪腐的人,形象地比喻为腐烂的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斯得,宋代诗人,以清新高远、深邃的思想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偶然获得陈亮像后所作,体现了对历史名人的怀念与敬仰,以及通过这些名人激励自身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陈了斋和刘元城两位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向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钦佩和对个人修身的鞭策。诗人在描述这些人物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刘公的坚贞与陈公的温和,展现了不同性格的士人所具备的品德特征。
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隐喻,也有历史人物的象征意义,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尤其是“朝夕得晤对”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亲近与依靠,仿佛这些历史人物的智慧与品德可以指引诗人前行。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气度与抱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昔天台游,偶得陈公像: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偶然间获得陈亮的画像,暗示对其的敬仰。
- 以公谪是邦,祠堂悬真相:提到陈亮因直言被贬谪,故其形象在祠堂中被尊重。
- 寻执宪于衡,复得划元城:通过查阅法律文献,感悟到刘元城的故事,指代历史的延续。
- 以公子孙寓,家传遗写真:提到陈亮的后代继续传承他的遗像,暗示家族的荣耀与责任。
- 揭之书室内,朝夕得晤对:将画像悬挂在书房,日常可以见到,表示对其的崇敬和激励。
- 焉能为之役,妄意他年配:强调不应为追求虚名而劳累。
- 刘公色贞坚,疾惇固宜然:称赞刘公的坚贞正直,符合其名声。
- 陈公甚和易,排京乃敢言:赞美陈公的温和与敢于直言的精神。
- 惇京为腐草,二公长不老:批评贪腐之人,并赞颂两位公卿的高洁形象。
- 汝其择于斯,庶以传不朽:劝告后人应选择这样的楷模,以实现长久的传承。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品德的追求,以及希望通过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和后人不懈努力的主题。
意象分析
- 天台:象征自然之美与道教文化。
- 陈公像、刘公像:象征高尚品德与历史的传承。
- 书室:象征求知与自省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曾游览的地方是哪里?
- A. 天台山
- B. 黄山
- C. 泰山
-
陈公因为什么原因被贬?
- A. 贪污
- B. 直言敢谏
- C. 逃避责任
-
诗中提到的刘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 A. 贪婪
- B. 坚贞正直
- C. 胆小怕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临安邱司马庙》 - 林升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同样描绘士人品格的作品,如杜甫的《登高》,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文学史》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高斯得的《书室揭刘元城陈了斋像以自厉》,体会其所传达的历史感悟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