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雨宿一嘉铺杨家》

时间: 2025-01-04 09:14:52

深麓人家四面青,山腰枫影落前亭。

鱼游半入田间草,云过偏拖壁上铭。

香绕砚池书幌静,水环图画竹门扃。

双珠况是堪延客,相对残灯酒未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麓人家四面青,
山腰枫影落前亭。
鱼游半入田间草,
云过偏拖壁上铭。
香绕砚池书幌静,
水环图画竹门扃。
双珠况是堪延客,
相对残灯酒未醒。

白话文翻译

在深山的麓下,四周环绕着青翠的树木,
山腰上枫树的影子落在前面的亭子上。
鱼儿游到田间的草丛里,
云朵飘过,偏偏拖动着墙上的铭文。
香气环绕着砚池,书幌静谧无声,
水流环绕着图画,竹门紧闭。
双珠般的美酒正好可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两人相对而坐,残灯下的酒意尚未醒来。

注释

  • 深麓:指深山的山脚。
  • 枫影:指枫树的影子,营造出秋天的氛围。
  • 田间草:指在田间生长的草,寓意自然与田园的和谐。
  • :指墙上刻的铭文,可能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
  • 砚池:指盛放墨水的砚台,象征文人雅趣。
  • 书幌:指书卷的卷轴,反映出书香气息。
  • 竹门:竹制的门,传达出一种自然朴素的气息。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反映了明代士人的隐逸生活和自然情怀,常见于古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宪文,明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著称,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来表达个人情感,展现出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韦宪文游历某地时,因遇阻雨而停留于一处名为“嘉铺杨家”的客栈。他通过描写眼前的自然风光与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景致,其意境如画,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的开头几句,描绘了深山中的人家,四周青翠,给人以安逸和宁静的感受。接着,山腰的枫影与亭子相映成趣,勾勒出一种秋日的氛围。鱼在田间草中游弋,云朵轻轻飘过,似乎为这幅田园风景增添了生机与灵动。

随着诗意的深入,香气缭绕的砚池、静谧的书幌,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这种景象使人联想到书卷与墨香,反映出诗人对文化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最后的双珠与残灯,则暗示了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虽然酒未醒,却透出一丝温馨的惆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悠扬的音韵,构建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田园世界,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情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麓人家四面青:描绘了深山脚下的居民,四周被青山环绕,环境幽静。
  2. 山腰枫影落前亭:山中枫树的影子投射在亭子上,暗示季节的变换与时光流逝。
  3. 鱼游半入田间草:描写了自然生动的一面,鱼游在田野的草丛中,体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
  4. 云过偏拖壁上铭:云朵飘过,仿佛在轻轻掩盖墙上的铭文,增添了几分诗意。
  5. 香绕砚池书幌静:香气萦绕在砚池边,书卷静静地待用,表现了文人的雅趣。
  6. 水环图画竹门扃:水流围绕着图画,竹门紧闭,象征着一种隔绝世俗的宁静。
  7. 双珠况是堪延客:美酒如双珠般珍贵,适合招待来访的客人。
  8. 相对残灯酒未醒:两人对坐在残灯下,酒意未醒,显示出一种恬淡的聚会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游半入田间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云过偏拖”,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情谊的珍视。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麓:象征着幽静、隐逸的生活。
  • 枫影:代表秋天的到来和时光的流逝。
  • :象征生机和自然的和谐。
  • :代表文化的氛围和书卷的气息。
  • 双珠:象征珍贵的友情和美好的相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象是什么? A. 大海
    B. 山林
    C. 沙漠

  2. “鱼游半入田间草”中,鱼的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无聊
    B. 生动和谐
    C. 悲伤

  3. 诗中的“双珠”指的是什么? A. 珍珠
    B. 美酒
    C. 食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田园风光,但其意象更为清冷,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而韦宪文的《阻雨宿一嘉铺杨家》则多了一份温馨与友好,展现了人际间的情感交流。两者在意境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