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珍木生庭中,花叶含清芬。
爱此好颜色,可以赠佳人。
繁英久已茂,欲寄感无因。
行行芳树下,不觉泪沾巾。
谁谓感节物,有怀意所亲。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中生长着珍贵的树木,花叶散发着清新的芬芳。
我爱这美丽的颜色,可以用来赠予心爱的女子。
繁茂的花朵已经盛开很久,却没有机会表达我的感情。
在芳香的树下漫步,不觉间泪水沾湿了手帕。
谁说感动只是来自于节令和物品,情感中总有与亲密之人的怀念。
注释:
- 珍木:指珍贵的树木,象征美好和吉祥。
- 清芬:清新的香气,形容花叶的芳香。
- 佳人:美丽的女子,通常指心仪的对象。
- 繁英:繁茂的花朵,代表生命的旺盛与美好。
- 感无因:感情没有寄托,无处表达。
- 泪沾巾:泪水浸湿手帕,表现悲伤和思念。
- 节物:指节令、季节的变化。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佳人"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心上人,常见于表达爱情和思念的主题。诗中通过树木和花香的意象,传达出对美好情感的寄托和对逝去时光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柯劭慧(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美,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柯劭慧的某个闲暇时光,正值花开时节。他在庭中赏花,感受环境之美,但内心却有着对佳人的思念和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环境融合,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拟庭中有奇树》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抒情诗,通过描绘庭院中的珍木和花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便以“珍木生庭中”引入,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仿佛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庭院中。
在描写花叶的香气时,诗人运用了“含清芬”这一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而高雅的气息。接着,诗人表露出自己的情感:这些美好的颜色可以赠予心爱的女子,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佳人的思念。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感叹繁茂的花朵却没有机会寄托自己的情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谁谓感节物,有怀意所亲”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亲密关系的怀念和对美好情感的执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抒情的美感,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清代诗人对细腻情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珍木生庭中:庭院中生长着珍贵的树木,开头描绘出环境的美好。
- 花叶含清芬:花和叶子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展现出自然的魅力。
- 爱此好颜色:诗人对这些美丽的颜色充满喜爱,表达了对美的欣赏。
- 可以赠佳人:想把这些美好赠予心爱的人,体现出诗人的情感寄托。
- 繁英久已茂:繁美的花朵已经盛开很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欲寄感无因:想要表达感情却无处可寄,流露出无奈与遗憾。
- 行行芳树下:在芳香的树下漫步,描绘出诗人思索的场景。
- 不觉泪沾巾:不知不觉中泪水湿透了手帕,表现出深切的悲伤。
- 谁谓感节物:质疑感动是否只是与节令和物品相关,展开情感的思考。
- 有怀意所亲:强调真正的感动源自内心对亲密关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与情感相联系,表达内心的情感寄托。
- 拟人:花叶“含清芬”,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与伤感,体现了清代诗歌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珍木:象征珍贵与独特,代表爱情的美好。
- 芳树:树木的芳香象征生机和希望。
- 泪水:悲伤与思念的体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佳人”指的是:
- A. 朋友
- B. 美丽的女子
- C. 自然
- D. 诗人自己
-
诗人对“芳树”的描绘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喜悦
- C. 感叹
- D. 幽怨
-
“不觉泪沾巾”这句中“泪”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 B. 美丽的女子
- C. 感叹
-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思念之情,但通过月亮引发的情感,更多的是对乡愁的思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关怀,情感深厚。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